布局講究註重風水——如青石街洪宅、郁家巷盛宅等,傳統民居布局,講究主次和主從、層次和序列的關系,註重風水習俗,體現“天人合壹”的居住理念,並且是由主人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個性愛好、家庭成員結構、習俗信仰和生產生活方式決定的。
天井院落式的平面布局。天井院落式民居,是三面房屋壹面墻,或者四面房屋圍成壹個庭院,中間留出天井,稱為三合院和四合院。正屋有三間或五間,如樓房,在廳堂或正屋兩側設有樓梯。有的占地面積較大,分前院、後院,沿中軸線正屋前後院有二進或三進,東西兩側建有廂房,前後正屋及正屋與廂房之間大多有廊弄相接。有的還建有私家花園,設假山、亭廊、水池等,布局精巧。住宅的門窗都朝向天井,對外開窗很少,壹般在二層兩側山墻上開窗,好處是有利於通風和采光。
“山墻窄巷、四水歸堂”的基本特點。寧波居民戶與戶之間用山墻界定建築的範圍,為利於防火、防盜,提供了私密性空間。圍墻高度壹般4米以上,通道稱為墻弄或巷,為節約用地,寬度以轎子或馬車能通行即可,壹般2-3米之間,如寧波的桂井巷、大書院巷,均寬分別為2.5米和3米。下雨排水,在形式上通過屋面,實際是地面聚集排放,表達了“四水歸堂、肥水不外流”之意。
坐北朝南,坐西朝東的朝向。從文化背景看,民居朝向與“向明而治”的思想有關。《周易·說卦》中說:“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孔子在《論語·雍也》中也說:“雍也可使南面。”“向明而治”實際上是“向陽而治”。這是我國古代特有的“面南文化”。因為,陽光大多數時間從南面而來,人們的生產、生活又以直接獲得充實陽光為前提。這樣,決定了人們采光必然是向南朝向。時間壹長,就形成了“面南而居”的風水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