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孔子在春秋時期就認為當時的禮樂不如古代,文化在衰落,但從史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時期的禮樂還是相當可觀的。例如,孔子曾師從音樂大師石祥,而師曠由於對聲音的敏感而被學好音樂的願望所蒙蔽,兩人都有很高的音樂造詣。
中國的音樂有多好?根據孔子的話和古籍中的資料,有很多神奇的故事,比如彈琴吹笛,可以使百鳥朝鳳。不僅天空中所有的鳥都會來,所有的動物也會壹起跳舞。當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聽到音樂時,它們會從遠處和近處的山溝裏跑過來,在那裏隨著音樂起舞。真不知道這種音樂有什麽力量,能引起這種* * *聲,產生這種反應。至於現代音樂,除非緬甸人驅蛇,笛子壹吹,洞裏的蛇都出來了。
諸如此類的神話還有很多。通過這些神話的流傳,其意義,壹言以蔽之,無非是歌頌中國古代音樂的成就。
雖然景悅失傳了,但並不能說中國的古代音樂已經完全消失了。比如古琴、琴、箏、簫、鼓都有傳世,甚至後世優秀的音樂家都有好的作品。
……
說起中國古代的樂器,讓我們想起壹個相當有趣的問題,比如鐘、鼓、豎琴、古箏、笛子。除了編鐘,這些古代樂器大多以竹絲聲為主,其次是土、皮或木,很少用金屬制作。現代金屬樂器多來自西方,這是東西方文化在樂器上的基本精神差異(甚至連“鑼”也可能是從西域傳來的)。中國古代打仗,以鼓為號,用鼓來傳達進退的命令。後來有壹次撤退,鑼被用來在戰鬥中幫助傳達命令。胡琴、琵琶等。都是外國樂器。所以我們樂器的歷史,越往後,聲音越大,也就是更多的人可以壹起欣賞,這些樂器大部分來自胡地。
就音樂本身而言,基於我們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經驗,禮樂確實在整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個大問題。音樂往往能代表壹個時代的精神,過去的音樂代表過去的時代;現代音樂代表了現在的時代。在文化博大精深的時代,產生的音樂確實更加豐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