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古希臘代表性理論與現代現代理論的關系

古希臘代表性理論與現代現代理論的關系

在文藝復興時期,亞裏士多德的“代表理論”演變成了“鏡像理論”。文藝理論家主張藝術要像鏡子壹樣反映生活的真實,強調自然生活必須是文學創作的客觀基礎。達芬奇(1452-1519)指出,藝術應該忠實地反映自然,不應該脫離現實生活去抄襲別人的作品。藝術應該是自然之子,而不是孫子。同時,他還建議藝術家也要在理性的指導下,從自然中選擇最美最有價值的部分,創造出具有藝術真實性的“第二自然”。由此產生了關於文學表達的再現和表現的爭論。普裏亞諾認為,壹切能被人感受和理解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藝術模仿的對象,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再現。但堅持藝術表現理想的理論家認為,模仿是想象或幻想,以虛構模仿自然,模仿現實,表達作家的理想,從被動的反映轉變為對客觀生活的主觀處理。此後,關於藝術的“再現”和“表現”的觀點,使文藝理論家分成兩派,並壹直延續下去。

文藝復興之後,古典理論家布瓦洛(1636—1711)也主張藝術要模仿自然,但他的模仿是雙重模仿,或者說模仿模仿,不僅模仿自然,也模仿古典文學中的自然作品。萊辛(1729-1781)是德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他既反對機械化的模仿自然,也反對古典藝術模仿理性的自然,而是把自然看作現實的社會生活,主要指新興資產階級的鬥爭生活。席勒(1759—1805)認為詩人應該模仿真實的自然,但要善於選擇和模仿自然中美好的人或事物。歌德(1749-1832)認為自然是藝術創作的起點和終點,人應該遵守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創作出畢肖普的自然作品,使之成為最高自然美的縮影。德國古典哲學和美學大師黑格爾(1770—1831)堅決反對純模仿,認為純模仿不可能是藝術的目的。

19世紀後,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繼出現,傳統的“代表理論”已經難以適用於發展中的社會和文學理論,無法解釋日益復雜的文學現象。因此,“代表理論”逐漸演變成各種新的思潮和流派。第壹,現實主義。別林斯基(1811—1848)是俄羅斯現實主義美學和文學批評的奠基人。他認為現實主義的顯著特征是忠於現實,藝術不是模仿,而是對當代社會的反映,是傳統的“代表理論”從“反映論”演變而來。現實主義是在代表性理論的理性核心理論上發展起來的。二是“內在代表論”,其代表人物古勒斯(1861—1946)認為模仿是人和動物的本能。他認為所有的感知都應該以模仿為基礎,但審美模仿不同於感知模仿。他多為內而不外,審美主體只是在內心模仿外在事物的精神或本質,只是壹種內在的模仿。所以,內部模仿是壹切審美的核心。

“代表理論”作為西方文論的主旋律,從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中闡述藝術的基本規律,並不斷豐富和深化,逐漸演變和融合為新的藝術理論,對西方文論產生了長遠而重大的影響。

  • 上一篇:古代形容顏色的詞語,都有什麽?
  • 下一篇:葉茂臺村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