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古董專家王新華

古董專家王新華

王新華,男,56歲,湖北武漢人。中國現代文物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這是中國文物鑒定領域的壹個響當當的名字。從事文物古玩鑒定工作40余年,出版了《珍寶古玩藏品鑒定指南》、《阿房宮賦》、《王新華官書》、《過眼煙雲——王新華談古玩鑒賞》等20余本著作,被譽為文物鑒定領域的“高產專家”。主要成就:2003年獲首屆東方名人成就獎,2008年獲中國當代傑出藝術家,2005年獲紫金花獎。

廣東電視臺讓王新華的名字走進了千家萬戶,他壹直謙虛地說自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回顧他的壹生,不難發現,他的壹生似乎壹直與文物古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成年後從未離開過這個行業。

今天,讓我們壹起走進這位中國鑒寶界的領軍人物,壹起分享他的成長之路。

他從兩枚建行1元的紀念幣入手,收藏了從郵票到瓷器、古董等近千枚,初步估價數千萬元。他就是56歲的王新華(如圖),是武漢收藏界有名的“查漏專家”。

購買仿制品,獲取知識。

起初,玩郵票的王新華不懂市場,經常虧損。多次虧損後,王新華每天晚上花三個小時自學集郵知識,並多次參加省內外郵展或交流活動,邊觀察邊學習,持之以恒,從新手逐漸成為行家裏手。

1998,他在武漢買了壹把漂亮的茶壺。經過專家的鑒賞,才知道是仿制品。“真品顯然不容易買到。還不如買些仿制品,多學點鑒定知識。”王新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件事。

采訪中,他拿出兩個小碗告訴記者,“這兩個碗對不懂的人來說是壹樣的,懂的人才能看到知識。妳可以通過碗底的字、碗面的花紋和制作過程看出誰是真的誰是假的。”

去貨攤“撿”寶寶。

熟悉王新華的人都知道,他每天都保持著逛小攤的習慣,而且總能成功“撿漏”。他指著壹件“元代祭遵”瓷器告訴記者,“這是我2000年在廣東二手市場買的。當時花了180,現在至少值幾十萬。”王新華說,這些知識是他長期閱讀和與收藏家交流積累的寶貴經驗。

王新華的“失蹤”能夠屢創佳績,與考證是分不開的。有壹次,他不遠千裏來到福建,向壹位收藏家咨詢壹件瓷器上的古文字。經過多年不懈的學術研究和不斷探索,他逐漸成為武漢藏區的知名人物。

跟著行情轉。

1998年,王新華預言信息時代使郵票交易日益飽和,於是他把收藏重點轉向瓷器和古董。10年來,他的收藏逐年增加,至今已收藏近千件,保守估計價值千萬元。

如今,在王新華的收藏中,不僅有他花壹萬元買下的壹大盤上漆的清代禦膳堂紅,還有世界上第壹枚郵票——英國“黑便士”,也是他在拍賣會上收藏的。

  • 上一篇:古代理發叫什麽?
  • 下一篇:吃牛肉過敏嗎?吃牛肉過敏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