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釣是壹種釣法的名稱,由臺灣省傳入大陸,故稱“臺省釣法”,簡稱臺釣。根據它的特點,應該叫“吊底釣”。顧名思義,線組中的鉛墜是懸浮在水中的,而分線牽引鉤則是人字形“立”在水底,短的分線基本與主線在壹條直線上。魚吃餌的時候,魚鉤拉著鉛墜下沈,鉛墜把浮標拉下來,這樣浮標有力的時候,樓主就會提竿把魚拿走!
2.傳統釣魚的鉛墜輕觸底,子線臥於水底,鉤天也有用。鉛墜直接焊接在鉤把上,沒有副線。鯽魚吃完東西會把頭擡起來,所以樓主輕輕壹看到浮標,馬上就升起來了,妳就可以提竿了!
3.臺灣釣魚的鉤的距離是分線的長度。壹般鯽魚釣的雙股線在12-15CM比較合適,但是兩個子線長短不等,差距控制在妳用的2-3個鉤。傳統的釣子線壹般在2-5CM,可以更靈敏的反映魚的咬合力。天勾是傳統釣魚中最靈敏的。沒有分線,鉛墜直接焊在鉤把上。
4,樓主說手竿的飄是七星飄,區間距離沒有硬性規定。近點的浮力比較大,遠點的浮力壹定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只要能正常準確的反映魚的咬合力即可。
5.臺灣釣線組的基本原則是主線的數量是副線的兩倍,防止魚太大後主線斷了,浮標丟了。特殊情況下也有“倒牛”配置,但樓主是新手,不推薦。線的粗細要根據釣到的魚的大小來配置。壹般少於2對鯽魚。我的配置是0.4主線0.2副線。樓主要多準備幾條不同號的主線和副線。正規品牌的釣魚線都會標註線所能承受的張力。樓主要根據魚的大小來選擇。有壹點常識,樓主可以作為布線的依據。壹般魚在水中遊動產生的拉力是其體重的3-5倍。剛才說了分線長度,現在就不重復了。
PS:上面說的基本是正常情況下釣健康生魚的情況。更多的魚的信息需要樓主在實踐中琢磨。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