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的體例:
1、編年體
按年代月日即時間的先後為順序,依次敘述歷史事件的體例。優點:史實的發生、演變,可以明確表示其時間位置,給人清晰的歷史時序感;同壹時間的各件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較為明確。
缺點:前後關聯的事件,常因為其它事件之交錯發生而間隔,難以敘述得完整,顯得雜亂。
2、紀傳體
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圍繞個人敘事來反映歷史事件的體例。首創於司馬遷的《史記》,即以“紀”總括為綱,以“傳”詳敘其事,“表”列出系統,“誌”分述門類。優點:描寫人物生動、記述史實詳細,分析資料完整;缺點:人物事件在不同的部分會重復。
3、紀事本末體
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例,首創於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他將《資治通鑒》中按照時間順序記載的壹個體系的事件集中在壹起,由本至末進行詳述。
優點:記事連貫,邏輯條理。後世史家紛紛效仿,歷代都有相應紀事本末體史書。如:《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清谷應泰著的《明史紀事本末》等。至明清名稱多為各種“紀略”“方略”。
4、政制體(典誌體)
以國家管理所使用的典章制度為中心,分門別類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及其淵源、發展和演變的史書。《史記》《漢書》中也有相應的典章方面的章節,但所述的時間和內容都比較局限。中國史學上第壹部有影響的典誌體政書是唐代杜佑著的《通典》,包含上起黃帝、下至唐代宗的典章制度。
唐杜佑撰《通典》、南宋鄭樵撰《通誌》、元代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5、學案體
記述學術源流、發展和演變的體例。每壹種學案要說明該學派的世系、淵源、案主及生平、學術思想、學術論著、相關評論等。這是學術思想史的專類,為學者們研究歷代學術思想提供文獻資料。如:《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清儒學案》等。
6、史評類
評論史事或史書的著作。唐朝劉知幾著的《史通》是中國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
《史通》包括的範圍十分廣泛,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史學理論和史學批評兩大類。史學理論指有關史學體例、編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論述;史學批評則包括評論史事、研討史籍得失、考訂史事正誤異同等。
7、方誌類
又稱地方誌,是記載地方情況的史書,特點是記述詳盡,是了解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如:早期的《尚書-禹貢》、《山海經》就有地方誌的特點。後世沿襲演變,有記述各地的省誌、府誌、縣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