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都有什麽?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都有什麽?

1、彜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多以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毛樹整木雕鑿而成。佤族用它進行祭祀、報警、召集村民或進行娛樂。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壹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壹般持續3至7天。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壹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 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該節源於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5、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壹起,專門請人紮壹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擡到秋千架上蕩秋千,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壹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晚上,由壹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蕩秋千,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裏。

  • 上一篇:古印度創立了什麽教
  • 下一篇:吸食合成毒品危害比傳統毒品要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