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民間臘月(農歷十二月)是小年,那壹夜叫“小年”。小年意味著壹年即將結束。從這壹天起,人們開始為新年的到來做準備。有祭竈、掃塵、置辦年貨的民俗。民謠《二十三,小年;二十四、掃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屠宰豬肉;二十七、洗之;二十八、貼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夜飯是合肥舊俗的生動寫照。”臘月二十三,拂塵掃屋”。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間,收拾家裏的各種東西。祭竈是送竈神上天的習俗。
春節農歷正月初壹是春節,俗稱“過年”、“正月初壹”。在臘月,合肥農村的人們宰殺牲畜和臘肉,煮糖水做炒米糖,加工年糕和豆腐,並購買香燭,鬼票,鞭炮,煙酒,茶,糕點,對聯(也手寫)和燈籠。俗稱“打年貨”。除夕貼春聯和年畫。新時代,年輕人經常貼影視劇照,明星形象。在城市地區,人們經常用山水畫來代替年畫。
元宵節合肥的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叫上元節。農村也俗稱“小年”。有吃年夜飯放鞭炮的習俗。吃元宵很受歡迎。玩燈籠和獅子等習俗在城市越來越流行,政府文化部門經常舉辦猜燈謎、球類比賽、象棋比賽和廟會等活動。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發生在農歷三月,即公歷4月5日前後。在古代,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是:插柳、植樹、掃墓、踏青。那壹天,男女老少折斷柳枝,攜帶鞭炮、紙錢、冥幣和供品到墳前掃墓祭祖,並在墳前培土掛錢以示緬懷。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俗稱“龍舟節”、“端陽”。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劃龍舟等民俗。包粽子很有講究,有紅豆粽子和火腿粽子。城市裏的糧食大部分是在市場上買的,很多農村農民也成了賣餃子的專業戶。民間把菖蒲和艾草倒貼在門窗上。菖蒲形似寶劍辟邪,艾草可入藥祛病。用艾條在暗處熏制,可以避瘟解毒。曬幹的艾葉可以用來給孩子洗澡。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俗稱“中秋”、“八月半”。那天晚上,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分享月餅,享受蓮藕的新鮮。中秋節也是家人團聚的重要節日。改革開放以來,生活在國外的人們經常打電話、發短信、發電子郵件等形式向家人祝福和問候。女兒女婿有給公公婆婆餵月餅的習慣,機關單位也經常買月餅發給職工。
冬季至日農歷11月22日是冬季至日日,這是第九天。農民的諺語中有這樣壹句話“在冬天的至日吃面條使壹天變長”(即從這壹天起白天變長,夜晚變短)。還有壹些民間習俗,比如冬祭、遷葬、接殖民地、祭祖,還有吃南瓜粑粑、狗肉。
臘八是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民間用糯米、豆類等五谷雜糧和棗、桂圓、蓮子等幹果煮粥,稱為“臘八粥”,全家人吃了會有好運氣。有在廟裏聚會吃臘八粥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