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儒、道並尊的三大宗教的壹個重要流派。由印度傳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釋氏之典籍與統緒因而也就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壹個有機組成部分。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開始生根、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壹部分。佛教是壹種倫理道德色彩相當濃厚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以後,它的道德倫理思想,尤其是它的眾生平等、出離家庭和超越當前社會秩序的觀念與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及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引發了不斷的摩擦鬥爭。佛教由於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制約和決定,也受到儒家傳統觀念的抵制和左右,從而沿著適應中國文化特點的軌跡演變和發展,形成了調和儒家思想、宣傳忠孝觀念的中國佛教倫理道德學說。佛教的壹套心性修養途徑也為唐以來儒家學者所吸取,並熔鑄為儒家的道德修養方法。佛教從出世的角度論述了孝的極端重要性,從人生解脫角度闡發了禁欲主義思想,還從認識論和人性論相聯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體、人的本性以及壹整套的修行方法。佛教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為倫理道德的出發點,這種道德訓條和儒家的“惻隱之心”、性善論相通,和我國的國家本位與民本思想的文化傳統相近,因而在歷史上影響頗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壹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註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壹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壹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上一篇:古代中國風插圖——新教材插圖生動,充滿中國風。這種風格符合大眾審美嗎?下一篇:哈爾濱必吃的十大美食(哈爾濱必吃的十大美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