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後現代主義是突破現代社會困境的壹種嘗試。
他反傳統、反理性、反制度、反真理、反決定論、反本質主義。
我想討論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意義。
分析:
後現代主義* * *是20世紀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來盛行於西方世界的壹種泛文化思潮。也是壹種批判和解構現代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的哲學思維方式和態度。這種反現代性思潮雖然孕育於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的母體胚胎中,但主要是後現代社會(又稱後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和晚期資本主義)適應科技革命發展的產物,也是美國社會危機和精神異化的反映。
後現代哲學的主要特征
(1)反主體性後現代主義哲學繼尼采提出“上帝死了”的口號後,又提出了“主體死了”、“人死了”的口號。它們意味著主客二分中的主體和人的概念是不現實的,西方傳統哲學尤其是現代哲學的“人類中心主義”已經破滅。
(2)反普遍性和反同壹性後現代哲學認為差異無處不在,甚至在重復中,沒有差異的世界是壹個蒼白無趣的世界。傳統哲學把普遍性和同壹性作為人的最高本質,只能使人成為失去了個性、沒有血、沒有肉、沒有情感的抽象的人。
(3)不確定性後現代哲學認為,沒有獨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語言構成的。也就是說,世界本身具有語言的結構,語言不是人們表達意義的工具,它有自己的體系。已知的壹切都是以語言為中介的,所謂的事實和真相只是語言上的。在他們看來,“我不說語言,但語言在說我”。這樣,人們就從西方傳統哲學中以人為中心的立場退到了語言所掌握的立場。但是,語言總是不確定的,隨著說話人不穩定的情緒而搖擺不定。所以,壹切都是不確定的,模糊的,多元的,解構的[4]。
(4)內在性如果說不確定性主要代表了中心和本體消失的結果,那麽內在性則代表了人的心靈適應壹切現實本身的傾向。這說明後現代哲學不再是先驗的,它不再對精神、價值或終極關懷、真善美等先驗價值感興趣。反而是對環境、現實、創作的壹種內在適應。
後現代主義哲學是壹種質疑、反思和批判現代主義的新的認知範式。其矛頭指向傳統哲學中的教條主義、* * * *主義和經驗主義,完全是反傳統、反權威的。它經歷了從邏各斯中心主義到無中心多元論,從深度模式到平面模式,從以人為中心到反傳統人文主義的轉變。它能促進我們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改變過去僵化封閉的思維方式,實現學科融合,貼近大眾化和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