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以來歷代王朝都把道德治國作為治國之道。
各個思想家有各自的理論。就總的來說,漢及之後歷代王朝幾乎都行的荀子之道。隆禮重法,重德重能,信義為先。即便宋朝之後,荀子的地位沒有得到認可,治國綱領實質上還是用的荀子的。只是之下下的各個方面變了,不是孔荀的原意,而是孟子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1.周代思想
周代大力弘揚禮樂之風,註重人倫關系和等級制度,以此來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同時,周代孔子和墨子等思想家出現,提出了儒家和墨家兩大學派,對中國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2.秦漢政治
秦統壹六國後采用法家思想,推行嚴苛的法律制度管理社會。隨著漢朝的出現,儒家思想開始復興,以“仁政”“德治”為中心,註重個體修養,強調禮教和尊卑有序的社會結構。
3.北朝南北朝思想
在北朝時期,道教和佛教傳入中國,強調個體自我追求和修煉,各派思想盛行。南北朝時期思想復雜多樣,五胡亂華對中原文化的侵蝕、江南士族的興起,使得南朝民族大融合成為了壹種***識。
4.隋唐繁榮
隋唐時期,進壹步興盛了儒家思想,加強了對原有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隋文帝楊堅推儒復禮,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提倡“以德治國”,倡導儒家思想成為國家意識形態。同時,佛、道兩教也盛行於民間,影響深遠。
5.明清思想
明代時期,反對宋朝理學的洪秀全發動太平天國運動,提出“西方上帝東方上仙”的理念,重視個人信仰和自由。清朝則倡導孔子思想,“為政以德”,並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官僚,推行“乾嘉治要”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