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呼和浩特的戲種

呼和浩特的戲種

有二人臺、八角鼓戲、漫瀚劇

二人臺是河套地區的民間戲曲,俗稱“打玩意兒”。清光緒年間,在蒙漢民歌和“絲弦坐腔”基礎上,吸收山西河曲壹帶傳來的民間歌舞發展而成。清末明初,在土默川壹帶出現了二人臺職業小班。起初,二人臺角色只有壹醜壹旦,以“摸帽戲”的形式分飾多種角色,後來進壹步發展成扮演固定人物的民間小戲。

八角鼓戲,滿族地方小戲。八角鼓原為滿族曲藝形式。建國後,歸綏市新城區壹些滿族人士和藝人搜集整理了壹批八角鼓傳統曲目,並於1952年成立業余八角鼓劇團,創建八角鼓戲。唱腔以八角鼓傳統曲牌聯綴而成,道白用普通話,表演模仿戲劇的身段動作,但無腳色行當。1955年在自治區首屆音樂舞蹈戲劇會演中,表現滿族青年愛情和婚姻的新編傳統劇目《對菱花》獲得優秀演出獎和演員獎,1959年和1963年又先後被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內蒙古自治區卷》和《少數民族戲劇選》。此後,又先後整理、改編和創作了《挎柳鬥》、《滿族之花》、《慶月光》等以歌舞表演為主的劇目。

漫瀚劇,產生在內蒙古包頭市,是新創劇種。1982年包頭市民間歌劇團以《豐州灘傳奇》為實驗劇目,在二人臺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其他劇種的優點,在劇本、音樂、表演各個方面進行創建新劇種的嘗試。《豐州灘傳奇》演出後,在區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因唱腔音樂吸收了西部地區蒙古族民歌漫瀚調的成份而定名。《豐州灘傳奇》於1982年參加全區匯演,不久應文化部邀請進京匯報演出。包頭市文化局召開了關於漫瀚劇的學術討論會,來自北京和自治區的專家學者對這壹新創劇種予以充分肯定,自治區文化廳正式宣布劇種命名。包頭市民間歌劇團又創作排演了《三十歲的女經理》、《北國情》等新的劇目。

  • 上一篇:吃紅球(隨筆)
  • 下一篇:唐朝有什麽結婚的習俗?必須是正統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