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和政縣歷史文化

和政縣歷史文化

板草嶺與“六月黃節”

板草嶺位於羅家集鄉和買家鄉交匯的山頂。山頂寬闊平坦,山腰有楊樹林,狹窄的山谷像倉庫。其半山為草坡,半山為楊樹林和灌木林,故名半草嶺。

每年6月23日至24日在板草嶺舉行六月黃燈節。歷史上,這裏的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每年3月都要打青苗,6月23日在板草嶺舉行佛事活動和曲藝活動。六月黃色節日由此得名。

6月,6月15日從寺廟拉開了黃色節日的序幕,當地稱之為凱亞。這壹天打開廟門,就近選了壹個場地,豎起百姓傘(這傘壹直保存到今天),插上條幅,升上神位,百姓燒香獻羊,然後表演節目。這個節目的內容是歷史典故,如趙軍和範,三國呂布和的戰鬥,以及唐僧的學習和笑和尚。演出時,劇中人物戴上面具、服裝、道具,然後簡單報名出場,根據故事情節表演,類似於芭蕾舞劇,但夾雜了肖旭道白和詠嘆調。民間器樂——鑼、鼓、鈸、釵、嗩吶用來襯托秦,形式多樣,表演獨特。

六月的黃色節日高潮是23或42天。群眾舉神巡山。在Arihoshi前,有所有人的傘和各種顏色的旗幟,隨後是鑼,鼓,嗩吶和秦樂,伴隨著數百匹願意的馬。民間的說法是:這些馬會受到神的保佑,所以會用清水沐浴,用柏樹熏制,綁上壹些黃紙以示感謝。

和政秧歌

在和政縣,每年農歷正月,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漢族人民自發組織起來,以秧歌這種流傳至今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慶祝春節。

和政秧歌內容豐富。它是壹種民間藝術形式,有六腳高蹺和拉花高蹺、旱船、太平鼓、舞龍、舞獅、鬥牛和跑驢。

兩端鋪著羊皮膜、柄上系著鐵環的鼓

太平鼓,俗稱小鼓,有20-40名表演者,穿著或紅或黃或綠或藍或黑的服裝,肩扛繪有阿泰池圖案的小鼓,每手拿65,438+0個鼓槌。在謝琴穿插小鑼、鈸的引導下,鼓分別有節奏地鼓向左右、上下、前後。鼓點緊湊,震耳欲聾。動作和隊形變化多端,民間俗稱雪花蓋頂,古樹蓋底。太平鼓以聲慶太平,其陣陣吉祥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此外,整場演出還穿插了有情節的小綜藝節目,如搖龍、舞獅、扮牛、跑驢等。唱歌的時候說音樂大多是四季作曲,放風箏,織毛巾等。,其中大部分是以祝願、感謝、新年問候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幽默的後記為基礎的。

農歷正月十三,各路秧歌隊聚集在縣城進行表演,俗稱上十三。那時,秧歌表演達到高潮,在正月十五,開燈後全部結束。

西北民歌華二

嵩明巖,又名須彌崖,位於臨夏州和縣境內,是賀州八景“嵩明疊翠”之地。嵩明巖,巍巍群山,茂密松林,流水潺潺,風景如畫。松鳴巖花會,俗稱四月八(其實指農歷四月二十八)。始於明朝成化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農歷4月26日至4月29日共四天,4月28日是花節的高潮。寧河石三街

鄭和古稱寧河。農歷正月十三是和政特有的古老節日。是農民表演民間文藝的喜慶日子,也是壹年壹度的傳統秧歌節。

  • 上一篇:做版畫需要什麽材料?
  • 下一篇: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