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內涵的另壹面是“恕”:自己不想要的,永遠不會強加給別人。比如我不希望別人羞辱自己,所以我永遠不會去羞辱別人。尊重別人是別人尊重自己的前提。這裏強調的是壹種包容的精神和溝通的理性,這是現代社會非常需要的。事實上,這些道德觀念仍然是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信念。小時候經常聽家裏的老人說“人要忠誠,火要空心”,“要關心他人”,“稱了秤就不能丟了人”。
陳來: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重視人們的道德品質,美德的培養和人格的提升。孔子說“聽道者死於夕”,追求真理和道德比生死更重要。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舍生取義”,都認為道德信仰的堅持不受物質條件的影響。這種思想在社會上營造了壹種尊德重義的氛圍。
孟子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鼓勵人們追求堅定獨立的人格尊嚴,不受任何財富的腐蝕,不受任何外力的威脅。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儒家壹直強調義利之分,主張理解和節欲,人們的“德”和修養也壹直受到重視。在中國文化的長期發展中,形成了以重視禮義廉恥,追求仁、孝、忠、誠為核心的傳統美德體系。這種精神追求,通過古代文明規範體系“禮”,形成了中國“禮義之邦”的社會風尚。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是重要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