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倡導的積極入世在現實中往往會遇到挫折甚至難以實現,而道家、道教的避世、自然的理想則可以作為補充,他們所倡導的順從往往可以成為調節心情的重要手段。如果中國入世不可行,也不可能避開世界。佛教可以起到壹定的作用,既可以給身處逆境或欲望得不到滿足的人以心理安慰(或精神麻醉),又可以幫助人以出世的心態超脫於世,化解入世與避世的矛盾,使人不至於過於沈溺於世俗的物欲而無法自拔,不至於過於擔心人生和這個世界的不如意。儒、釋、道三家分別用不同的人生哲學來同時滿足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需求,或者不同的人在復雜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不同的階段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在歷史上對中國人的心理調節和人生價值追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分析啟示我們:中國文化不是封閉保守的,對外來佛教的成功吸收就是很好的例子;不同文化可以也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生命問題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重視現實、重視生命的儒釋道社會將繼續凸顯其獨特的價值和生命力,為人類幸福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現代價值還需要進壹步挖掘、轉化和創新;以儒釋道為三大主體的中國文化也需要不斷更新和發展。從歷史上看,不同文化的吸收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充滿活力。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從而“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壹起,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