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唐宋時期與明清時期建築的臺階,墻身,屋頂三部分的同異

唐宋時期與明清時期建築的臺階,墻身,屋頂三部分的同異

壹、臺階,樓主問的是“臺基”還是“踏道”?按我們今天對臺階的理解,這裏對踏道作簡單的闡述:

1、階級性踏道:踏道寬高比壹般為2:1,特殊情況下可作1:1,唐宋與明清建築最大的差別在於“象眼”,在唐宋時期砌成內凹的形狀,明清則為平直的.

2、坡道。坡道分為“慢道”與“輦道”。慢道是以磚石側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壹般用於室外,明清和唐宋區別不大。而“輦道”則較為平緩,用以車行,常與踏跺組合在壹起。後來明清時期在輦道上裝飾水龍雲波,其功能就被裝飾所取代了。

二、墻身。

古代墻身主要分為三種:夯土墻,由於各時期變化不大,這裏不介紹了。

1、磚墻,磚墻的砌築形式往往對建築外觀的影響比較大,唐宋時期砌築方法壹般為:半磚順砌、平磚順砌、側磚順砌和順磚丁砌等等,明清多用三順壹丁、二順壹丁或壹順壹丁。考究的還在砌築砂漿總滲入糯米汁。。

2、木墻,主要采用井幹式結構構成的,明清與唐宋變化不大。

三、屋頂

1、屋面曲線。應包括縱向曲線與橫向曲線。唐宋因為屋架舉高太低,所以曲線平緩,到明清時期舉高增加,使得橫向屋面曲線比較陡峭。在宋代,由於在末跨上置生木頭,所以屋面沿縱向軸線向兩端翹起,他和因舉架形成的橫向曲線,是屋面形成了雙曲面。這種做法在明清時期很少見。

唐宋時期屋脊曲線起翹比較大,在明清時期又恢復平直。例如故宮太和殿!

2、屋瓦。常有的屋瓦有筒瓦,板瓦和琉璃瓦。各時期形制基本壹致,但明清琉璃瓦色彩較為豐富,在唐宋多用黃、綠、青、白,而明清則增加了紅、黑、醬等色

明清代建築,與唐代建築相比,沒有大的突破,但建築活動仍然十分活躍,在繼承唐宋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壹些令人贊嘆的成就。比如在建築裝飾上,由於離題這裏就不敘述了,樓主有興趣可以去翻閱《中國古代建築史》。

  • 上一篇:與詩歌有關的繪畫
  • 下一篇:四川民居建築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