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度的政府支持
國外政府制定與休閑農業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引導和支持。如日本制定了20多部相關法規,形成了壹套完整的法規體系[6];國外政府對休閑農業的精品景區實行以獎代補,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發展。比如1992,美國設立了“鄉村旅遊發展基金”,實行“旅遊政策會議”制度,保證國家重大決策充分考慮旅遊利益[。
2協會積極推動
國外的休閑農業通常是通過行業協會建立行業標準來提高休閑農業的質量,從而引導休閑農業經營者和管理者不斷提高發展和管理水平,發揮會員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最終規範休閑農業的發展。法國農民協會、羅馬尼亞農村生態文化旅遊協會、愛爾蘭農家樂度假協會等行業協會都大力推動了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
3堅持市場導向
國外休閑農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形成了市場主導、基地帶動、基地聯系農戶,集種植、飼養、內外貿易、生產、供銷、農業科教於壹體的管理運行機制,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如澳大利亞以當地主導產業葡萄酒為依托,通過拓展休閑農業旅遊、休閑、度假、體驗等新功能,發展鄉村旅遊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業與旅遊業的協調發展。
4協調均衡發展
國外休閑農業的發展註重發展經濟效益,鼓勵當地農民積極參與,控制休閑農業活動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強調休閑農業促進工農協調和城鄉經濟社會均衡發展,註重提升傳統文化內涵,提高公民素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從而創造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