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土樓的由來.....

土樓的由來.....

土樓是墻(少數用土坯磚砌成)、柱、梁全部用木材制成的建築,是用粘土混合壹定比例的未燒制的砂質粘土和粘質沙土制成的。簡而言之,就是用土坯板作為承重體系建造的兩層以上的建築。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壹層樓的房子,即使有生土墻支撐,有木材做柱梁,也不能叫土樓,只能叫土房。土樓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大型住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是分布在我國東南部福建、江西、廣東等客家地區,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不同程度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築。他們是中國乃至東亞幾次歷史劇變和大規模移民的產物。其中福建土樓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保存最好。

福建嚴格確認的土樓建築有3000多座,主要分布在福建龍巖永定縣、福建漳州南靖縣和華安縣,其中以客家土樓為代表。土樓建設的高潮,正值中國動亂,客家族群從中原南遷之際。這些時期包括唐末黃巢之亂、南宋南遷和明末清初。17世紀以後,不僅客家人最終定居在中國東南沿海,而且土樓也主要分布在中國的福建、廣東壹帶。這種特殊的建築是為了抵禦山裏的野獸和強盜,體現儒家思想下的大家庭共同生活的理想而建造的。

土樓的出現與中原居民南遷密切相關。西晉永嘉年間(307-312),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出現罕見的旱災和蝗災,中原居民大量南遷,其中很大壹部分來到福建,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化,福建開始呈現出新的生機。唐二年(669年),為鞏固對福建的統治,派、父子領兵從中原進入福建,駐紮在閩南的漳州等地。唐末(7-8世紀),中原人民為躲避戰亂再次大規模南遷,其中很大壹部分去了福建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北方的建州。在與原住民相互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進入福建東南部漳州、泉州的中原漢族人形成了以閩南話為代表的福佬族,隨後向海外遷徙,形成了數以千萬計的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國家的華僑群體。

北宋末年,尤其是南宋時期(1127-1279),由於北方金人的進攻和統治,中原地區的很多人南遷。這些人大多經江西贛州南下到福建西南部的汀州,把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帶到了中原。經過與當地文化的長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話為代表的客家人。

考古結果表明,從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起,中國乃至中亞、東亞廣大地區就開始了夯築房屋和聚落建築的歷史。從11-13世紀,傳統的土坯建築藝術在特定的歷史遷徙背景和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發展繁榮了“土樓”這壹獨特的建築門類。福建土樓記錄了這壹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從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期,福建的夯土建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福州新店從戰國晚期到漢代古城遺址(公元前2世紀-公元前1世紀)和武夷山程村閩粵王城遺址(公元前1世紀)留下的城墻都是夯土。唐五代(7-8世紀)以後,福建出現了軍事防禦性質很強的堡寨,這些堡寨的城墻多是靠山夯土修築的。

這些夯土城堡(寨子)大多從古至今都被當地人稱為寨子,基本都被破壞了,或只剩下斷壁殘垣,或被拆除重建,或僅作為地名沿用至今。20世紀40年代以前出版的《永定縣誌》記載了許多村落的名稱,但大部分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後來修建的土樓或磚混建築。他們中很少有人只留下壹些可以辨認的遺跡,最多只剩下斷壁殘垣。至今,南宋以前,永定、豐田有新寨、赤寨、西湖、金寨、壬子、龍安、水寨、高寨、黎頭、羅寨、永安、上寨、新寨、下寨、中寨、王龍、王剛、何家寨、黑雲、湖陽等。這些村落用生土夯築,不僅是民居,也是防禦功能突出的建築。

  • 上一篇:國內電視什麽牌子好?電視機使用的壽命有多長?
  • 下一篇:在美學理論中,什麽和什麽是表達美的本質的重要範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