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遺址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何雪河岸進行文物調查時,於1964發現的。當時收集了壹批大汶口不同文化風格的陶片,推測其年代可能早於大汶口文化。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與滕州博物館聯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發掘。清理了壹批灰坑、土坑和墓葬,發掘面積達2583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骼、蚌類、牛角等。以碳14測得,距今約7300-6300年,歷時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的社會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有直接的傳承關系,是大汶口文化的源頭。北新遺址因其獨特的文化特征而被命名為“北新文化”。
北辛遺址位於棗莊滕州市東南北辛村北頭的薛谷河南岸,占地約5萬平方米。該遺址於1964年在省文物普查中首次發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於1978年冬-1979年春進行發掘,出土陶器、石器等文物2000余件。經科學方法鑒定,該遺址距今約7300-8400年,是我國黃淮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由於這壹文化遺址體現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風貌,被國家命名為北新文化,於1982年向世界公布,並編入國家教材。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事傳統土陶工藝的人越來越少,但斷金斷玉的光彩不減。代代相傳的北新土陶,已經發展成為燒制技術更加成熟,藝術品位更高,品種更加多樣化,觀賞性和實用性融為壹體,其手工制作傳統極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