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而建立的,直到3世紀,65438+2月25日被正式定為聖誕節。
從19世紀初至19世紀中葉,整個歐洲和美國開始慶祝聖誕節。並衍生出相應的聖誕文化。
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尤其在中國傳播開來。到了21世紀初,聖誕節與中國的地方習俗有機結合,發展得越來越成熟。吃蘋果、戴聖誕帽、寄聖誕卡、參加聖誕晚會和聖誕購物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的壹部分。
八國聯軍侵華時間為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
《華盛頓郵報》等西方媒體認為,雖然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但也越來越中國化,與註重家庭團聚和宗教氛圍的西方聖誕節主題相去甚遠。中國的聖誕節通常被認為是壹個狂歡節,其主要形式是廣場上的喧鬧、情侶約會、購物以及禮物和問候。壹句話,就是“玩”。?
西方的聖誕節成了“中國版的聖誕節”。
聖誕節來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壹直在根據自己的特點、精神需求和民族思維模式對它進行“無意的改造”:
成為了中國式狂歡,中國式歡樂的節日,中國式浪漫的節日,成為了中國特色的“減壓閥”和“情緒調節閥”,這也許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
在文化和諧已經成為全球發展趨勢的當下,需要創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中國版洋節”,讓中國文化在世界上脫穎而出,脫穎而出。
作為異國情調的聖誕節,聖誕樹上的閃燈、教堂裏的唱頌歌、送巧克力、消費平安夜,恰恰迎合和滿足了中國年輕人的“浪漫和輕松的饑餓感”,聖誕節成為他們的“文化轉型對象”,使得洋節和自我精神發展需求與時代需求緊密相連。
就像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壹樣?米德的觀點,“當前輩們已經不能為年輕人提供符合時代要求的生活方式時,年輕人只能在新的環境中以擊敗他們的同齡人為榜樣,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造新的文化”。
百度百科-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