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壹直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歲傳承下來的觀念,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對應的便是“百善孝為先”,父母含辛茹苦將自己的孩子
拉扯大,含在嘴裏怕壞了,握在手裏怕摔了,很是寶貝,孩子在父母老了後,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讓父母得以安享晚年,這大概就是壹個很好的“傳承”。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這壹生必要經歷的事情。在自己的父母百年之後為其披麻戴孝,讓其入土為安,千百年來皆是如此。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很多令人“咋舌”的事情,當時,在壹些地方出現過“瓦罐墳”的陋習。
所謂的“孝子”,背著“孝順”的名義,將自己60歲的老母親親自送進墳墓,每給自己的母親送壹次飯,就會在墳墓口上砌上壹塊磚,在當時,極為風行。
“瓦罐墳”是社會歷史發展史上的壹大“黑點”,壹般來說,像這壹類事情說出來是無人會相信的,但是,這在歷史上卻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在《民間雜談》中就曾提到過,“瓦罐墳”這個習俗是雲南某地的風俗,在家中的老人快60歲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為老人挖掘“瓦罐墳”。
其實就是壹個比人體大不了多少的洞,隨後,會在這個洞的周圍都砌上磚石,但是會留出壹個口子先不砌,這個墳墓整個看起來就像是個“瓦罐”,所以才因此得名。
待家中的老人滿了60歲後,“孝子”就會將老人親自送到這個“瓦罐墳”中,他們每天會給老人送壹頓飯,每送壹次飯,就會在那個墓口出加壹塊磚,壹直到整個的“瓦罐墳”被封死為止。就這樣,老人是活著的,也要在“瓦罐墳”中慢慢地等死。
但是,這種所謂的喪葬習俗,在現在看來簡直就是荒唐至極的事情,將自己活生生的父母送進墳墓,間接地將他們殘害,這本就是壹種有悖於道德的事情,為何會被壹些地方推崇呢?
其實,“瓦罐墳”的出現,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瓦罐墳”的地方,整個的發展基本上都是比較落後的,不管是在經濟水平上,還是在思維方式上,都是不夠發達的。
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將“活子孫壽”的落後觀念肆意傳播,甚至以此為標準,認為老人活在世界上,就是在殘害自己的子孫,
會讓自己的子孫壽命更短,現在聽來,實屬荒謬。只是,在當時,這種觀念確實是普遍被某些地方的人所接受。
另外,因為在經濟上的條件不是很好
,所以,家裏面的人口越多,所要贍養的壓力也更大,這也是其中壹部分人要這麽做的原因。
慶幸的是,“瓦罐墳”這個習俗只是在某段歷史時期出現過,但是最終還是被歷史所淘汰。“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對於這種優秀的文化,我們應該好好地繼承發展,而對於“瓦罐墳”這壹類文化糟粕,則應該予以摒棄,且對於不孝順的行為,也要引起重視。如孔子所言,“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