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涵
堅持中國宗教的中國取向,就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在政治上認同自己,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 * *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文化融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詮釋宗教教義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適應社會,調整宗教觀念、制度、組織等方面,從現實社會中吸收新鮮養分,與時俱進,傳遞更多促進社會和諧、社會進步的正能量。
2.宗教介紹
宗教屬於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宗教”壹詞自古以來就在漢語語言系統中連用。早在宋代,“宗教”壹詞已經成為壹個固定詞組,指佛教內部不同的教派及其教法。儒家和道家後來也用這個詞,也是用來指他們內部不同的教派和教法。
但在古漢語語境中,這個詞仍主要用於區分佛教內部的宗派。19世紀中後期,采用日語翻譯法,將英文中的宗教壹詞翻譯為“宗教”,泛指人類社會的壹切宗教現象。從此,現代意義上的“宗教”壹詞正式進入漢語語言體系,成為成語,壹直沿用至今。
3.儒學
儒家也稱“儒教”、“聖教”。先秦時期稱為道家,以儒家為最高信仰。後來又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相區別。南北朝以來稱為儒教、聖教,與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儒學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儒家是禮樂文明的代表,是古代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儒家思想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宗教。歷朝歷代都以儒家為國教,以孔子為領袖(這是孔子生前始料未及的,就像老子被道家奉為領袖,是老子始料不及的)。.....儒家利用政教合壹的優勢成為國教,儒家的神權與皇權融為壹體,密不可分。
儒家也叫儒教,神聖的宗教。“儒”字最早出現在《史記》中,其《遊俠傳》說:“魯人皆用儒,朱家以俠聞名。”到了漢末,儒生蔡邕已經正式把儒學作為名詞使用了:“太尉承徐旭,學天下儒學,與歐陽尚書、經適意等四面受教。學者遠道而來,涵蓋三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