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壯族舞蹈分類概論

壯族舞蹈分類概論

壯族舞蹈分類概論

壯族舞蹈提倡邊跳邊唱。以下是我對壯族舞蹈的分類介紹。歡迎閱讀!

鋼管舞

壯族扁擔舞又稱壯族扁擔打,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都安、馬山、東蘭、南丹四縣。每年農歷正月初壹到元宵節都有演出,場地在村前的曬谷場。有四個表演者,六個表演者,十個表演者,二十個表演者,都是偶數,多為女性。表演時,舞蹈者手持扁擔相對而立,周圍圍著壹尺多長、壹尺多寬的木槽或板凳,人人喊打,於是上下撞擊,邊唱邊跳,模擬農業活動中耙田、插秧、舀水、收割、脫粒、打稻的姿勢和動作。舞者有時兩人壹組打,有時四人互相交叉,有時多人壹起打;有站、蹲、撲、翻、打等。,配合各種輕重、強弱、快慢、優美自然的動作,整個舞蹈優美清新。1955年,此舞入選參加全國業余歌舞觀摩大會演出,獲得優秀獎。鋼管舞至今仍為壯族人民所喜愛,表演性和娛樂性都很強。

caemqceq dauzvaengz

廣西德保縣流行壯族的釣蝦舞。生動地描繪了壯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壹條小河裏釣蝦,遇到幾個男青年在河邊釣魚的情景。表演的動作是撈和刮;表演的方式是:兩個小夥子在河邊釣魚,手裏拿著魚竿,背上背著魚簍。過了壹會兒,來了四個年輕女子,在河裏撈魚蝦。男方問候女方,唱民謠;女方也唱了民謠來回答。在男女問答的響亮歌聲中,男女雙雙起舞,隊形變換三次,二重唱三次。現場無憂無慮,溫馨無比。唱的歌多是關於愛情的,有魚蝦大豐收的開心。這種舞蹈仍然在人們中間流行。

青鳥舞

流傳於柳州武宣壯族聚居區。道具以竹、鳥為材料,外貼綠絲,縫綠毛為羽毛。當地人喜愛這種翠綠色的鳥,它有著綠色的皮毛、清脆的叫聲和溫和的性情,並把它視為好運的象征。春節期間,壹人扮成裴翠鳥,壹人扮成老人,牽著鳥壹起詢問各種新年演出的願望。表演時,舞者進入道具,雙手握住或鉤住鳥的頭、眼、嘴和翅膀操縱桿。鳥的頭部旋轉,眼睛睜開,嘴巴咯咯作響,表現出飛行、覓食、飲水、洗澡和打瞌睡的親密而動人的動態。舞畢,從道具中拔出壹根“羽毛”送給主人,祝家庭興旺。主人賞酒賞肉賞紅包。表演技法與傣族孔雀舞相似,各種鳥形道具的舞蹈融入了壯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

  • 上一篇:地質災害的遙感監測與研究
  • 下一篇:大眾傳媒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