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壹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後,即可撈出。炸制過程中的火候不宜過大,油溫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爆油炸油香,裏生皮焦不發亮”的說法。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用口直接咬,要用手撕成兩半兒。等面餅浮起後,最好再翻壹下面再炸5秒鐘,壹塊松軟酥脆的油香就做好了。這種油香的中間是空心的,吃的時候我會把它從中間撕開,把醬牛肉,牛蹄筋,黃瓜絲,胡蘿蔔絲等放進去,讓我大快朵頤。
油香是回族人家最普通,也最具象征意義的壹種食物。每逢開齋節和宰牲節,男人去清真寺做禮拜,女人要留在家裏做油香,表現出節日的吉祥和歡樂,婚喪嫁娶,按穆斯林風俗,均有壹道不可或缺的宗教禮儀,油香就是這個重要角色,被莊重擺上餐桌,從這些就可見油香的尊貴。油香是回族過大小爾代節必備的美食之壹,過節的時候穆斯林必須炸壹些油香和饊子來慶祝節日,也就是香香鍋,已示人們慶祝爾代節的喜悅心情。郵箱的種類有很多,有燙面油香和發面油香和半發面油香,每個地區的穆斯林炸油香的習俗不同,但是味道卻壹樣的美。
炸時要經常翻面,是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的傳統食品,土家族苗族稱為油粑粑,逢年過節是家家都要煎炸油香,有的家裏過節紀念亡人,有了紅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繼俗,除了自己食用以外,還要相互贈送,炸好的油香外皮松脆內裏松軟密實,面發而不虛泡。做好的油香要先分發給左鄰右舍分享。吃油香要先掰開,大家壹起分食,充分體現了回民的分享意識,油香的最佳搭檔是粉湯,滾燙的粉湯配上松軟鹹香的油香,在西北寒冷的冬季就是溫暖的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