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加工的模式是做訂單,企業老板並不真正做重大決策。市場風險由買方承擔,買方對售出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投訴危機負責。所以外貿加工的老板是“被動決策”,整個企業只是機械的接單、生產、運輸。要想創立自己的品牌,就要從被動決策轉變為主動決策:設計生產什麽樣的產品?用量是多少?在哪些市場?主動決策也面臨承擔風險,不是簡單的賺個加工費。
2 .思維方式應從生產向市場轉變。
外貿加工的思維方式是簡單的生產思維,以產品為導向。只要關註原材料、加工工藝、產量和產能、報廢率、質量標準、出口,買家的滿意就完成了,這只是品牌企業價值鏈中的壹個環節。但打造壹個獨立的品牌,需要有整體的大思維——市場思維,以市場為導向,兼顧品牌建設和客戶營銷,面臨產品賣給誰、賣什麽產品、怎麽賣等壹系列問題。與生產思維方式相比,系統龐大,復雜性增加。企業要轉型,首先要做思想和心理上的轉型。
3商業模式應從生產鏈向價值鏈轉變
外貿加工的商業模式只是整個自主品牌鏈——生產鏈中的壹個短鏈,以產品的生產為主線。打造自主品牌,需要對整個價值鏈有壹個系統的視角。價值鏈以市場、客戶、品牌、渠道為主線,需要考慮和構建整個價值鏈的體系,合理分配價值鏈各環節的利益。
4放低身段,考慮短期過渡。先找國內知名企業做加工,這樣才能了解國內市場需求,熟悉國內市場運作方式、節奏和周期,以及市場環境的規則和潛規則。
降低風險,招募小型電商團隊,花少量的錢做線上銷售,從而確定自己的定價,積累壹批客戶,鍛煉國內市場的營銷能力。
形成聯盟,比如幾家小型外貿加工企業抱團營銷,資源互補。早些年,浙江就有這樣的中小企業產業鏈聯盟,但近幾年都在強調“單幹”。壹個企業力量單薄,壹群小螞蟻也會變成大黃蜂,抱團才能抗風險。
如何選擇轉型相對容易成功?
首先看行業。選擇壹個仍然有壹定市場增長空間,行業集中度低,仍然“有利可圖”的行業,但是對於過度白日化,毛利極低的國內行業來說,不值得轉型。
其次,看企業人員和社會資源的能力。通過人員對國內市場的了解、執行能力、社交網絡、人脈關系等。,再匹配上資金資源和渠道資源,就很容易成功轉型。
再次,看創業者的思維轉變和耐心。思維要從生產思維向市場思維轉變,同時要有壹個痛苦的3-5年的“蝶變”過程。
最後,要整合資源。產品質量好只是基礎,是很多必要條件之壹,但絕不是充分條件。如果企業的資本和社會資源非常豐富,還是有希望整合起來,設計壹個3-5年的長期戰略,逐步經營自己的品牌。
-
有問題就問吧!
如果您滿意,請點擊右上角的選擇滿意答案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