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被列為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美術創作資助項目,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德國馬爾卡斯騰美術家協會、瓜州縣政府、德國德中藝術設計交流協會***同協作建成,北京自然物語景觀雕塑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完成後的作品無償捐給瓜州縣政府,並在瓜州縣紅山坡戈壁灘上永久置放。
對於我所理解的藝術,是人們在精神層面所選擇的文化交流。這種交流必不可少,藝術品的存在從抽象到具體,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藝術家的作用則是將藝術品創造出來。
藝術,人們選擇生活的壹種方式,有千奇百怪的,有光怪陸離的,也有平淡無奇的。在宇宙之中,無形與有形之間,其實每個人都將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
在茫茫無際的戈壁灘上,風沙肆虐的飛揚,粗糲碎石與荒草細沙相連接著遙望無際的地平面,從空中俯瞰而去,壹只巨大的嬰孩兒酣然沈睡在戈壁之上。
雕塑《大地之子》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董書兵教授創作。選用紅砂巖為主的材質,通過三維掃描獲取雕塑模型數據,再分塊進行3D雕刻,最後壹塊壹塊雕砌安裝成型的戶外大型雕塑作品。
《大地之子》雕塑主體是壹個恬然入睡的巨型嬰兒形象,長15米、高4.3米、寬9米。雕塑完成後無償捐贈給瓜州縣政府,並將在瓜州縣270縣道旁紅山坡戈壁灘之上永久放置。
於是,瓜州這塊僅有砂礫和荒蕪,壹下子成為了人們旅行的朝聖之地。
將戈壁和雕塑分開來看,兩者都是平平無奇,吸引不到這麽多人,但這壹座巨型雕塑和戈壁的完美結合,就顯得稀奇了,更主要的是強烈對比產生出來的巨大沖擊力更讓人為之驚奇。
嬰孩兒在人們的主觀影響裏是小小的壹個,而大地之子卻是以巨大的比例呈現出來,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嬰孩兒本身是稚嫩、純真、嬌小的生命存在,這樣的大地之子,表現的是具有震撼的生命力以及對生命自身的尊重。
雕塑本身存在的價值與環境結合的價值,可以體現出更深層次的含義。在茫茫戈壁灘上,是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人與自然達到壹種和諧相處的狀態,而保護自然是前提條件,大地之子,趴在沙漠上,親近大自然,聆聽大自然。
國力雕塑主創人員介紹
石洪嶺,中***黨員 ,濮陽範縣人,1998年河南南陽理工學院工藝美術系雕塑專業畢業,2001-2002年在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雕塑專業進修,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高級職稱,浙江省雕塑家協會會員、安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賽麗美術館藝術顧問、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