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原因
1.傳統觀念中的性別差異。性別是就業選擇的標準之壹,但傳統的中國倫理道德使人們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根深蒂固的觀念。
2.工作崗位短缺。由於處於轉型期,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面臨著大量的下崗和轉崗。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現實為用人單位人為提高就業門檻、設置性別限制提供了條件。
3.雇主的狹義人工成本會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雇主為了追求迫切的利潤,非常重視投入和產出的成本核算。根據壹些企業的測算,雇傭女大學生會比雇傭男性需要更高的人力成本。
4.大學教育的偏差。高等教育中缺乏系統、規範的性別教育。
5.勞動力市場缺乏監督和管理。我國關於女性平等就業權的法律規定,應該對糾正求職中的性別歧視起到積極作用,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法律上的平等不等於現實中的平等。
(二)女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1.女人體質弱。男女的性別差異必然會導致兩性的生理差異,其中有些差異確實決定了擇業中的適合與不適合。
2.女大學生就業心理與歧視態度。目前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影響著她們的就業,女大學生消極應對就業中的性別歧視。
3.女大學生專業和就業偏好導致就業面窄。女大學生多選擇師範、外語、財經等人文領域或專業,既要面對女生的競爭,又要面對男生的競爭,客觀上影響了女大學生的就業。
4.女大學生的能力和市場需求有差距。
三、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的對策
(壹)改變傳統的性別觀念,樹立平等意識。
消除傳統文化中對女性固有“角色”的刻板印象,倡導先進的性別文化,推動社會建立男女平等的社會氛圍,從思想根源上消除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從而為維護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權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媒體宣傳方面,消除帶有性別歧視和不良性別取向的宣傳,加大對成功女性的宣傳。
同時,性別教學
教育是壹種終身教育,應該幫助人們從小樹立男女平等、共同發展的新性別觀。用人單位要糾正性別歧視,改變觀念,讓男女在同樣的能力標準面前公平競爭。
(2)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政府應通過制定積極的公共政策,為女大學生的公平就業創造法制環境和社會制度保障,調控就業機會平等和公平的程度。立法機關要加強立法,出臺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最重要的是承認生育的社會價值,樹立生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的新觀念,為實現女大學生平等就業權利提供必要保障。
(三)加強女大學生就業指導
壹方面,針對女大學生就業遭遇歧視的現象,實行差別化教育。另壹方面,高校要加快求職技能和就業心態訓練的建設和完善。高校要積極開展創業指導服務,增加創業內容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對有創業願望、具備創業條件的女大學生給予積極支持。
(四)提升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女大學生壹定要充分認識自己的特點,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最大化的發揮自己,彌補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