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囤積居奇,撕錢,吃米飯和魚湯
天津有壹個關於灌谷節的傳說。據說當時大旱,百姓舉步維艱,但皇室仍要求按時交糧。這時,管倉庫的官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糧食分給了百姓。為了隱瞞真相,他把倉庫燒了,和自己壹起燒掉,於是人們就有了這個節日來紀念這個官員。
所以在老民居裏,裝糧那天,清晨,老人用簸箕或木鏟鏟去篩過的炭灰和柴火細灰,在門前用木棍敲打,形成壹個圓形的儲糧糧倉,有的用花邊、吉祥文字、裝糧的梯子裝飾,把糧食撒在糧倉裏,象征著五谷豐登,糧食飽滿,以拯救糧倉。就這樣,補位的故事代代相傳。
大敦
第壹個月的第25天是這個節日的正宗日子。在過去,城市居民和郊區農民都會在這壹天舉行不同的民俗活動。正月二十四日晚飯後,市民壹般用石灰、粉筆或灰碳在院子裏畫壹個直徑約2至3尺的古銅錢形圓圈,並在錢洞周圍寫上“金銀滿滿”四個字,有的在錢洞處寫上“囤”字。在門外向圓圈下端畫壹個梯子,然後在圓圈中間放壹袋米,用磚頭壓著,這叫儲糧或儲米。同時,在民居的土地中間,也畫了壹套,圈裏放著外國的錢,還有壹些銅錢,用剪紙掛錢包著,用磚頭壓著,叫囤錢。這些活動統稱為囤積和補倉。第二天早上,把店裏壓著的米袋和錢包拿出來,放在自家炕席的墻角下,直到晚上。居民收錢時用來包銅錢的剪紙掛錢不能是新的,但要用春節時貼的用過的掛錢,要用有發財、五谷豐登等吉祥文字的掛錢來表示吉祥。
代代相傳的習俗
補倉也叫囤積。天津春節期間有在門窗上貼掛錢的習俗(就是用紅紙畫的類似窗戶圖案的東西)。正月二十五的淩晨,各家都會把貼在門窗上的掛錢拿下來,用它包壹些五谷雜糧放在第壹天畫的小圓圈裏,然後按壹塊磚象征糧倉滿了,這樣就節省了壹天的時間,最後把掛錢收起來壹起燒掉。有的還直接把沒蓋的掛錢包起來,包壹些零錢在裏面,然後放在櫃子角落,床下等不經常碰到的地方,存放壹年,等到第二年再裝滿倉庫,再換上新蓋的掛錢。
這壹天,大家都要早睡,晚上沒有吵鬧,據說老鼠要結婚了。在這壹天,婦女不允許縫紉。
如今,許多農耕家庭仍然保持著每年到填倉節的民俗。很多都不是特別完整的系統,會有壹些疏漏。許多城市的居民越來越忘記這個節日,許多年輕人不知道這個節日的存在。
總結:吃包子、玩囤子是天津的傳統習俗。充節禁止吃米飯,煮魚湯。在這壹天,每個家庭必須早起,婦女不能做針線活。這些都是當地的習俗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