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之名取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二器。”它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構成的,陰陽是對立統壹的。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陰陽為二氣,互為根源,相互變化,不斷運動。
太極拳理論的發展豐富了中國養生的內容,太極拳“上虛下實”的訓練方法中包含了步法的練習。吳玉祥在《鬥士的話》中將步法形象地概括為“走如崖”、“走如貓”,認為太極拳運動“其根在足”,與佛道養生格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太極拳養生原理探析
太極拳是以中醫陰陽、經絡、五行、氣血理論為基礎,自成體系的訓練原理和鍛煉方法。
太極拳與陰陽學說。
《蘇文怒天》說:“凡陰陽重,陽密而實,兩者不相和。如果春天沒有秋天,如果冬天沒有夏天...陰平陽為密,靈為治。”強調“保持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無病的關鍵。太極拳有以動作為機,以陰陽為母的拳法。從拳法情況來看,兩臂同時操作,分陰陽,合為壹體。
2.太極拳與經絡理論
經絡是經絡的統稱,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太極拳將經絡理論應用於拳擊理論。比如練太極拳,需要舌尖輕輕觸碰上顎,這樣可以溝通督任的兩個經脈,刺激金金和俞曄的兩個穴位,分泌足夠的津液滋潤口腔。
頭姿要求“空領頂勁”,百會穴輕輕提起,會陰穴保持垂直,可使督脈之氣與任脈相通。太極拳強調體型如弓,以腰為柄,始終以命門穴為重點。大椎穴、長強穴為拱尖,上下對稱。這些例子足以證明經絡理論在太極拳拳法理論中的重要性。
3.太極拳與五行。
太極拳的“按”、“滑”、“擠”、“挑”、“排”、“肘”、“靠”八法,與五行相對應。太極拳的上肢動作通過手臂和手腕的旋轉、纏繞和折疊,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刺激上肢的陰三和三陽經,對強心益肺有很好的作用。下肢動作通過扭腿、伸腿、勾腿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理脾胃腎經的作用。
4.太極拳與氣血學說。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氣”是生命之源,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為帥血,血為氣之母。氣為陽,血為陰,氣血與陰陽相伴,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太極拳的技法要求頭如懸頂,氣沈腹,肩沈肘落,尾正,虛實分明,起伏相隨,內外兼修。久而久之,任、督、帶三經打通,氣血暢通,血液黏稠度降低,避免了氣滯血瘀的現象。另壹份文獻報道,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以有效調節血壓。
從這個角度來說,根據中醫的陰陽、經絡、五行、氣血理論,結合指導呼吸、呼吸養生而發展起來的太極拳運動,可以充分體現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通過多年的系統練習,使陰陽、臟腑、經絡、氣血協調平和,使身體精氣充盈,通暢旺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如果妳需要更加關註專業知識和醫療保健,
可以關註微信官方賬號:黃羲宗道;訂閱號:黃羲醫療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