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繼承創新的傳統

如何繼承創新的傳統

中華民族創造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它博大精深,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博大胸懷。西方文化是在古希臘和希伯來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燦爛文化,充分顯示了西方民族特有的豪放、進取、民主、自由的品格。這兩種文化都是優秀的人類文化。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為整個人類文明的演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文化構成來看,中國當代文化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明朝以來吸收的西方古典文化和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文化;五四以來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可見,中國文化不是壹個封閉僵化的文化系統,而是壹個充滿活力的開放的文化系統,它“是在主體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內部和外部多元文化的營養,並在開放中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要在標準文化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和吸取不同文化的精華,從而開拓不同文化,促進標準文化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文化是壹個多維的、開放的動態結構(鐘明善朱正威

主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第8頁,Xi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版)。

特別是19世紀以來,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以及“全球壹體化”的加速,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也在加速,以至於今天,中國文化中的西方因素非常豐富。下面,我們試著從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角度來看待西方文化因素的存在和影響。

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壹個獨立的發展體系,有壹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空間上具有統壹性,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時空合壹、天人合壹、知行合壹、情景合壹。強調整體至上,倫理適度,和諧。.....具有非宗教的人文精神,泛道德的理想追求,儒道互補,內聖外王的完美境界。”(董廣傑《龍的傳人與龍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透視》,第11頁,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機制和能力。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就是使傳統文化現代化。

這裏的中國文化“現代轉型”,是指19世紀以來,中國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科技文明的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變異。在這個長期未完成的轉型過程中,毫無疑問,現代西方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文化的不斷楔入給中國文化帶來了深刻而巨大的沖擊。

丁守和先生說得好:“近代西方文化帶著血與火湧入中國。因此,西方文化的沖擊具有很強的侵略性,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承受西方文化,顯然是屈辱的、被動的、無意識的。第壹,從天國的尊崇地位到落後挨打的屈辱地位;二是從優越發達的文化交流到被迫接受西方文化的沖擊;第三,從主動文化交流到被動文化選擇。這使中國文化步入近代史,蒙上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正義理性的道德因素,與走向世界、適應世界潮流的發展相沖突,從而加深了中國固有文化向現代化轉型的難度。”(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編,第110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中國文化不是在自身的社會內部發展中走向現代性,而是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發生了變化。它是在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和沖擊中,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和傳承而形成的。中國當代文化是近二百年來中西文化矛盾交融的結晶,大量西方文化因素活躍在當代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

  • 上一篇:”三育人”指的是什麽?
  • 下一篇:媽媽咪呀,劉龍唱的是什麽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