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傳承文明習俗?

如何傳承文明習俗?

春節臨近,年味越來越濃。中國人把春節叫做“新年”,慶祝春節就是“過年”。“年夜飯”本質上是壹種文化習俗,即“傳承習俗文化”,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壹大特色。舊習俗能繼續成為傳統,是因為傳承。隨著精神文明建設深入人心,在繼承舊俗的問題上,社會越來越認同繼承文明舊俗,破除陳規。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還是要不斷講,不懈努力。

年俗包含在年味裏。所謂年味,就是舊俗的味道,是約定俗成的。過年是傳統,年味也要從傳統中找。要找到濃濃的年味,在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各種過年習俗源自全國各地,南北方各具特色。拜年以祭祀、祈福為核心,以辭舊迎新、迎新春、祭神祭祖、祈求豐收等活動形式進行。內容豐富多彩,生動喜慶,年味濃郁,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髓。

文明的舊習俗有味道。傳統的年俗多是帶有儀式感的活動,如置辦年貨、掃塵、貼春聯、吃團圓飯、守除夕、發壓歲錢、過年、舞龍舞獅、祭神祭祖、燃放煙花爆竹、逛廟會、賞燈籠等等。這些習俗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需要註意的是,對舊習俗的繼承不是盲目照搬,而是要順應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有利於促進社會文明習慣的養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吸收,有選擇地繼承並不斷更新發展。這樣,以文明的方式傳承舊習俗,是有品位的,是有意義的,是有價值的。

舊習俗不是壹成不變的。以燃放煙花爆竹為例。雖然這個傳統習俗流傳了幾千年,但現實情況是新年燃放煙花爆竹比較集中,不僅汙染空氣,而且存在安全隱患,這也是近年來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的主要原因。再比如,吃團圓飯也是傳統習俗。但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人們覺得健康才是團圓的核心,有健康才有幸福。談健康需要改掉勸酒強求、幫別人夾菜、倡導公筷上菜、開展分餐制和“光盤行動”、摒棄“舌尖上的浪費”等陋習。同時摒棄攀比、講排場的不良風氣,讓團圓更加健康文明。

必須有替代品來打破壞習慣。要講“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但不能泛泛而談,更不能簡單地說“不”,而要研究如何“做”。因此,要立足於破之前,善於遵循生活規律和現代生活習慣,研究人們的接受心理,努力在“移”、“變”、“破”中尋找替代品和替代物,通過采取新的方式方法,引導人們移風易俗。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壹廂情願。要以實際行動賦予春節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的春節吹起文明新風。

繼承文明舊習,革除舊習,既要劃清界限,又要徹底取代和被取代。其核心是文化在起作用。俗話說,大年三十是年夜飯文化。在2000年的文化中,有幸福、團圓、和諧、包容的理念,承載這些理念的形式要與時俱進,讓人奮進,引人入勝。從這個意義上說,講文明、重德性,是最美的年俗,也是對節日最好的回饋。(久太平)

  • 上一篇:太原的歷史和文化
  • 下一篇: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