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創設情境,讓學生心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如果能在活動初期多放筆墨,多動腦筋,讓創設的教學活動情境有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學習知識,活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使用新聞導入
在學習“傳染病及其預防”時,我們首先利用新聞聯播中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甲型流感波及260多個國家,造成多人死亡”的報告,讓學生提出“甲型流感是什麽病?太可怕了。什麽會導致豬流感?我們會被感染嗎?”等等,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傳染病的熱情。
2.使用歌曲導入
課間,老師放了首《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音樂停了。老師問學生:“妳們知道剛才聽到的是什麽歌嗎?”沒錯,壹曲嘹亮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我們想起了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世間萬物之所以能夠饒有興趣地世代繁衍,就是因為它們具備了繁衍、發展、傳承的基本特征。今天,我們將壹起學習“生物的繁殖與發育”。
3.故事引導激發興趣
在《生物學的遺傳與變異》的研究中,我講了愛因斯坦的壹段軼事:美國跳舞女明星拒絕了許多浪漫帥氣的兒子和兄弟的追求,卻給愛因斯坦這個長相普通、不修邊幅的科學家寫信求愛。她寫道:“如果我們結婚,我相信我們的後代會和妳壹樣聰明,和我壹樣漂亮。”同學們不禁在想:如果真的結婚了,她的夢想能實現嗎?通過故事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自主探究,讓學生“行走”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確實能使學生的手和腦壹起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加深學生印象,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日常生活中,揭示壹些具有科研價值的問題,供學生分析解決,以此來喚起學生的認知需求,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鏈接媒體,讓學生“感受”感動
1.動態視覺
多媒體可以化靜態為動態,化虛擬為現實,化抽象為直觀;拓寬和深化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是通過黑板和粉筆的模式呈現,再通過老師的聽寫,單調枯燥。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圖片、動畫等。,使學生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沖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其積極發展。
2.內心的觸動
比如,在兩棲動物生殖發育那壹課的最後,我是這樣鼓勵學生的:“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僅要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還要教育身邊的人壹起愛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我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的明天會更美好”,我們呼籲大家壹起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動用眼、口、腦,在活動中啟動多種感官,獲得直接體驗,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操作欲望和能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學習生物。這就好比大連教育學院生物研究員劉霞老師經常告訴我們,“生物課要讓學生從快樂開始,止於智慧”,讓學生輕松學習,享受學習,熱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