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準確界定每個變量
金融和宏觀經濟觀點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研究所基於的不同統計數據造成的。不同系統的統計數據往往存在統計口徑的差異,有時需要選擇替代指標,因此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每壹個組成部分都需要在研究中仔細考察。例如,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月度或季度的消費統計數據,而只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需要註意的是,該指標不包括服務消費。固定資產投資月度或季度數據主要指國有經濟和股份制經濟的投資額,而非全口徑。進出口數據中海關統計和國際收支統計是有區別的。國際收支的進口和出口都是FOB價格,其中出口是根據海關的統計,進口是從海關統計的CIF進口額中減去運費和保險費得到的。此外,國際收支的進出口還包括壹些沒有海關的轉口貿易和商品退貨的調整。
有些比率數據應該更謹慎地使用。比如常說的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村的312倍。但是,由於我國居民收入的貨幣化程度還不是很高,城鎮居民的隱性收入很大,所以只比較城鄉居民的貨幣收入是不全面的。比如中國的基尼系數是0145,或者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是60%等等。,這些都需要具體說明,尤其不能簡單地進行國際比較。
(2)區分存量和流量。
存量是小時數,流量是壹段時間內發生的總量。銀行存款余額是存量,壹定時期內的新增量是流量。資產變量壹般是股票,而收入和支出,收入和支出都是流量概念。經常說10萬億的銀行儲蓄存款沒有被使用,這是完全錯誤的。每年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都會得到充分的分配和使用,不會有未使用的節余。儲戶手裏剩下的是債權,是股票的概念。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金用於當年的投資和消費,再轉換成流量。這種轉變之所以可以不受太多限制的進行,是因為壹部分人會同時增加儲蓄。
在研究中有許多不恰當的概念或表達應該避免。比如占人口10%的富人擁有的房產,占GDP的壹定比例。這種說法並不恰當,但可以說是“等價的”,因為這兩個概念是存量和流量。
(三)高度重視庫存
前壹篇文章已經分析了庫存增加的宏觀經濟效應及其對金融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考察庫存的變化來了解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的情況。事實上,不僅宏觀庫存指數意義重大,各個部門或行業的庫存情況也非常關鍵。比如工業產銷率、商業庫存、石油儲備、電廠存煤、糧食儲存、農戶存糧等都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變量。
(四)關註預期角色
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必須有效處理公眾預期的作用。研究者要善於結合經濟基本面和可能的預期形式來考慮問題。市場供求不是機械的關系,而是人的活動,所以心理因素起作用。通常,資產價格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例如,理論上,股票價格應該等於每股收益與貼現率的比率。但是,當實際股價高於理論值時,如果市場參與者預期股價會繼續上漲並大量買入,股價不但不會回到理論值,還會偏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