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把五色絲線擰成壹串,很長。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的胳膊已經被綁住了。不用說,最先來到我身邊的是奶奶。
貼紙每年門框上都有貼紙。有的用單色黃紙折疊,有的用五色紙編織。奶奶曾經教過我怎麽疊,現在我已經全忘了。
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也有幾百顆種子埋在地裏。當時奶奶說埋在地裏的種子會變成花蛇,保證壹年豐收。雖然我很調皮,但我從來不挖那些“蛇”,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為了哄孩子,怕打破“迷信”而編的故事。
其他的習俗我真的想不起來了,但是我忘不了每年端午節的那幾百個粽子。
包粽子不容易。壹定要把粽子的葉子折起來,不然會“露餡”。雖然很難包,但是有很多種:紅棗粽子包米飯,蜜棗粽子包小米,粽子包米飯。
用大鍋煮粽子要花很長時間。經常要等我流口水,奶奶還是不給我。做飯太難了。剛煮好的粽子不好吃。有壹次,我沒等到飽,才知道舌頭被水泡了。
馬上就把這些香噴噴的粽子放進滿滿壹盆涼水裏涼壹下,我就已經吃過了。
很多天以後,壹日三餐總會有粽子。
街上賣的粽子不是很好吃,要麽是米飯硬,要麽是米飯不香,吃起來沒味道。這叫什麽粽子?只是年糕而已。
香噴噴的粽子讓我想起了思念,甜甜的吆喝讓我想起了思念。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日之壹。五月為毒月,五日為毒日,五日午時為毒時,排在三毒之末。端午節也叫“五月底”。五月是整個大熱天的開始,五條毒蛇開始活躍,鬼怪橫行,會給人帶來災難,尤其是給無所顧忌、無所反抗的孩子帶來災難。因此,人們把五壹節稱為“兒童節”或“娃娃節”。
端午節的活動非常豐富,從早上黎明開始,壹直持續到中午。
在五月底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壹般都是前壹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嫩蘆葦葉和竹葉做的,統稱粽子葉。粽子的傳統形態是三角形,壹般以內瓤命名。糯米叫大米粽子,赤小豆粽子叫赤小豆粽子,棗粽子叫棗粽子。棗子餃子諧音“初中”,所以吃的最多,打算讀書的孩子可以早點拿冠軍。過去,進士們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那天早上會吃棗餃子。到現在為止,在中學和大學的入學考試日的早上,家長們都要為考生做棗子餃子。
煮粽子的鍋裏壹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話煮點鴨蛋鵝蛋。吃完蘸糖的甜粽子,要吃蘸鹽的雞蛋。據說五月底吃粽子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會生瘡;中午把粽子鍋裏煮好的鴨蛋鵝蛋放在太陽底下曬壹會兒再吃,就不會頭疼壹夏天了。
本文來自學習網(www.gzu521.com),原地址為/essay/writing/gzzw/200905/36729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