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教育焦慮家長要依法照顧孩子。
自2022年6月65438+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家庭教育領域的第壹部專門立法,將家庭教育從傳統的“家事”上升到了新時期的“國事”。那麽,家長和老師對此怎麽看呢?這部法律的實施對家庭教育有什麽意義?讓我們壹起來聽。
家長說
家庭教育是壹門課程。
張松的兒子是火星街小學的學生。她和丈夫壹致認為,孩子首先要身心健康,然後才有技能。“《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將使家庭教育受到社會關註,為家庭教育提供許多新的方法和思路。”張松說。劉曉軍的女兒是壹名小學壹年級學生。他認為父母有責任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長在這些方面的責任,值得家長研究。“家庭教育是壹門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和探索,與孩子共同進步的課程。”劉曉軍坦率地說。
老師說
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陸,火星街小學教師,任教於15。在她看來,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家長需要承擔責任。”
例如,魯說,有些父母因為生了第二個孩子而忽略了第壹個孩子的感受,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家長並沒有註意到孩子的變化。
火星街小學教師馬曉鷗認為,《家庭教育促進法》使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我當老師已經30多年了。我遇到過很多家長抱怨管不好孩子,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學校。這是對教育的誤解。”馬曉鷗說,希望家長能樹立家庭是第壹課堂,家長是第壹任老師的責任意識。
采訪中,多位老師表示,家庭教育促進法可以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育人合力,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輔導員說
家長應該肩負起家教的責任。
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前,子女之間的“內卷化”就已經存在。甘肅明瑞心理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師高婷發現,中小學生家長普遍焦慮,而孩子普遍感到壓力大。
高婷認為,“雙減”政策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壹方面可以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另壹方面,也可以緩解家長的“分數焦慮”,讓家長更加重視家庭教育的參與感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此外,還可以為家長和學校提供壹個學習的平臺和機會。當家長在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家長時,學校也在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為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減負不減質,減量不減效。”高挺說道。
經驗分享
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