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壹個生態系統是傳統的生態系統,如果簡單地增加優勢物種,毫無疑問優勢物種會獲得更多的優勢,其他物種會被排除和去除,生物多樣性不會增加;如果加上亞優勢種,有可能亞優勢種地位上升,成為優勢種。如果優勢種不同,就有可能產生相互共存的物種,當然也有可能任何壹個物種都沒有增加。如果加上普通物種,普通物種是該地區生態系統的主要物種。即使不是人為添加,這個生態系統還是會被改造,所以最後的結果和成熟的生態系統很像,就是生物多樣性不是最高的;但如果加入稀有物種,有利於生態系統的平衡,生態系統繼續處於演替和動蕩中,此時的生物多樣性壹般會更高。
綜上所述,在傳統生態系統中,對於優勢種和次優勢種,選擇增加次優勢種更有可能增加生物多樣性;對於常見物種和稀有物種,無疑可以通過增加稀有物種的數量來擁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這當然是可能的,但不壹定。
2)如果是針對壹些特殊的生態系統就不壹樣了,比如很多物種都有化感作用,就是它們的生長制約了其他物種的生存。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南方大面積種植案樹,農作物連作障礙等等。這給了我們另壹個啟示,即無論優勢種還是亞優勢種,無論常見種還是偶見種,只要有人能提供化感作用,無疑會使該物種的數量顯著增加,但無疑會降低生物多樣性。
綜上所述,對於化感物種的生態系統,無疑可以通過增加化感物種的數量來增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3)繼續強調生態系統是壹個復雜的有機過程,或者系統論中的灰色理論,不可能完全理解所有生態系統的所有特征。畢竟很多生態系統有很多差異,需要壹個壹個去證明。希望能啟發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