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姜昆半路出家,26歲才拜師相聲大師馬季。這種學習不同於傳統的“大師”,只是老師或者大師。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不允許封建陳規陋習盛行(那個時代很多傳統的東西都被歸為“封建主義”,大多數人不敢越雷池壹步)。因此,姜昆不像他的師父馬季那樣有深厚的傳統相聲功底。雖然姜昆不談傳統相聲,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中國不可替代的地位。
姜昆來自中國曲藝大省山東。現為國家壹級演員,著名相聲演員,中國音協主席。他的地位與他的成就相當相稱。
姜昆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在馬集讀書後,他被調到中國說唱藝術團,很快以《如此拍照》壹炮而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虎口拔牙》《電梯風波》等相聲作品風靡全國,也奠定了姜昆在中國的地位。他和李文華、唐傑忠、戴誌誠等搭檔講過相聲,創作表演過100多個相聲段子,但基本上都是新相聲為主。
姜昆仍然是壹個好伯樂。在擔任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期間,他發現並向央視推薦了趙本山,使他成為霸屏20多年的“小品王”。的弟子,如大山、、劉全和、段、等。,都是有名的相聲新秀。
姜昆也是壹個給大家帶來歡笑的人。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娛樂和休閑是單壹和稀缺的,電視仍然是壹個稀罕物。相聲作為壹種可以通過廣播電臺傳播的藝術形式,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很多70後的人對他還是有很深的印象和感情的。然而,即使姜昆表演了新的相聲,它仍然是壹個相聲。而且,新相聲是時代的產物,出自侯之手。姜昆和姜昆只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而且他們也是為謳歌時代做出了很多貢獻,豐富了人民文化生活的人。
不可否認,郭德綱的出現不僅復興了傳統相聲,也撕下了新相聲的華麗外衣。傳統相聲要求的基本功,語言功底,文化積澱,臨場扣殺掛彈能力等。,都是新相聲演員缺的。傳統相聲主要著眼於場景的“說”;但新相聲要寫作品,要背稿子,以“演”為主。尤其是相聲的四大基本功“說學唱”,已經讓曾經的新相聲演員難以適應。
姜昆最受網民詬病的是他對傳統相聲“反三俗”的挑戰。當傳統相聲復興並逐漸如火如荼的時候,就是新相聲衰落的時候。對於為此奉獻壹生的姜昆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與其說是為了對抗,不如說是為了他最後的尊嚴。守衛最後陣地的士兵的慘烈,非常人所能理解。
無論如何,姜昆是中國音學界不可逾越的標誌性人物,他的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創辦“相聲網”,創作“相聲劇”。他雖然不表演傳統相聲,但他收集整理了《中國傳統相聲全集》,這是對中國相聲的壹大貢獻。
姜昆必將成為歷史,和他所熱愛、為之奮鬥、傾註了熱情和心血的新相聲壹起,成為歷史,壹段被人銘記的歷史。
沒聽過他說的傳統相聲段子,也很喜歡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傳統相聲,但還是會向姜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