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
2.以“德”為核心的政治思想。
3.從“仁”和“德”的觀點出發,把倫理思想貫徹始終。
4.以“有教無類”為核心的教育思想。
孔子構建了壹個完整的“德與德”的思想體系:他在個體層面上倡導“仁與禮”的德性與美德。德道思想體系以性善論(“壹陰壹陽謂之道,順之者亦善,成者亦人”)為基礎,以建立人極(“三極之道”)為目的,與人性、天道、地道會通,中庸適時成為壹套完整的方法論思想體系。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禮”和“仁”。在治國方略中,他主張“以德治國”,以德治國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被稱為“德治”或“禮治”。這種策略把道德和禮貌應用到人民身上,收緊等級制度,把貴族和平民完全分為被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打破了原來貴族和平民的重要界限。
孔子最重要的經濟思想是“重義輕利”和“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影響很大。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提出人的自然素質是相似的,性格上的差異主要是後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性相近,學遠”)。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被教育,每個人都應該被教育。
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塾,多招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將教育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擴展數據:
孔子的祖先是宋朝易立(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國叛亂後,周公為了安撫商朝貴族和後代,在的授意下,任命的弟弟魏在商丘建立宋國,拜殷商為帝。魏死後,其弟繼位,而是孔子的第15個祖先。
六祖得孔家,為孔父。孔是宋朝的壹位大夫,曾經做過大司馬,他的封地就在宋朝的境內。後來在朝廷內亂中被太宰花都殺死。孔子的父親甲子、父子、的叔叔、梁叔叔的孫子,都是孔子的父親。梁叔的叔父為躲避宋朝戰亂,逃到魯國(今山東曲阜)定居下來,官職是喬大夫。
蜀的妻子史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妾生了長子孟丕。孟丕有腳病,蜀很不滿意,就把的女兒許配給他。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最小的女兒顏之在,願意嫁給舒。
顏之齋不滿20歲,舒已66歲,年齡相差甚遠。他們是舉行儀式結婚的,夫妻二人住在尼山,並且懷孕了,所以稱之為“性交”。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十月,生於橋驛長平鄉。
孔子天生七漏,頭上有穹窿(意為頭頂凹陷),又因其母在泥丘山祈福,故名“丘”,字“”。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歲時,蜀病逝,葬於防禦。蜀死後,顏之齋失去了庇護,又被蜀的妻子石追殺,於是帶著弟弟孟丕和孔子來到曲阜闕裏,過著貧苦的生活。
魯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名聲越來越大,意識到自己應該努力學習做人、生活的本領,於是說自己雖然十五歲,但誌向是學習。魯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之載死了。這壹年,嵇家設宴招待壹等貴族,孔子前去赴宴,卻被嵇家大臣楊虎拒之門外。
魯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歲。為了經常回宋朝的祖屋祭祖,他娶了宋朝壹個官員的女兒。
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