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無差別:讓平民的孩子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2.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3、三人行,必有我師:只有虛心求教別人,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4.勤於思考:只有勤於學習,勤於提問,才能獲得知識。
5、溫故而知新:經常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才能學好新知識。
6、不恥下問:提倡大家虛心學習,虛心求教。
7.知之為知,知之為不知:這是實事求是的基本素質。
擴展數據:
孔子時代是奴隸社會逐漸衰落,新興封建制度逐漸興起的歷史轉折時期。他是這個過渡時期的過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當時比較開明的奴隸主思想,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進步的趨勢和要求。
孔子出生在沒落奴隸主的貴族家庭,他“少而賤”。他長期生活在下層社會,了解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同時,他有機會與當局交往,他可以做官。這就是孔子忠君愛民的原因。
孔子出生的魯國是當時的文化中心,周朝的條條框框在魯國保存得最為完整。孔子從小受西周文化的影響,所以對周禮非常熟悉和推崇。“我跟周”是他發自內心的活語言。
這也是孔子贊賞“重民”、“利民”思想的原因。孔子開辦私塾恰逢其時,總結和發展了我國當時的傳統古文化,將詩、書、禮、樂等經典納入教材,對我國的文化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構成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認為孔子的教育功能觀是“教育離不開政治,教育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壹種形式”,“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努力是為了培養自己作為政治資本的力量,以便更有效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為此,孔子非常重視教育,他把教育、人口、財富作為立國的三要素。
百度百科——孔子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