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麽是中國元素?青花瓷是中國的元素吧?檐口瓦是中國的元素吧?宮廷服飾是中國的元素吧?工筆水墨畫是中國元素吧?道場榫卯是中國的元素吧?
是
再者,白瓷扮小孩是中國的元素嗎?錫壺是中國的元素嗎?軍大衣是中國元素嗎?銅鍋涮肉是中國元素嗎?屋頂的菜園是中國元素嗎?大紅大綠的棉襖是中國元素嗎?
也
文化元素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憲法政策相互作用而孕育出來的壹些表面特征。這些特征通過不同的對象、事件和人的行為體現出來,形成所謂的要素。所謂中國元素,就是事物通過中國的文化背景表現出來的特征。這壹特征隨著時間、空間和制度的變化而變化。唐朝的人不穿漢服,清朝的人不坐秦車。明朝的建築者發展了輕型機械,不再過分依賴人力和手藝。改革開放後的工業發展,也讓我們沒有必要讓手工藝主導大規模生產產品。所以,對於元素,既要歷史地看,也要當下地看。否則就會被符號化,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本質。
至於如何將中國元素融入工業設計,我舉個例子:屏風。
現在很多中式、新中式的家具品牌都喜歡用“屏風”的家具風格來體現所謂的“中國風”、“中國元素”。屏風這種家具形式是否起源於中國我沒有考證過,但是屏風在中國古代家具裝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確實可以從壹個非常安全的角度來解讀中國元素。但是,這樣的解讀合適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從漢代開始,延續了幾千年的庶民住宅、宅院、院落等形式基本確立後,居住面積普遍在60平方米以上。室內的房子由柱子支撐,除了窗戶沒有其他的墻來劃分空間。最大的空間深達80平方米,正常的是30平方米。因此,房間裏很少有平面物體來阻擋視線,劃分空間和建立功能區。
所以中國古代的每壹種風格、每壹件家具都是自成壹體的,很多家具本身的結構和形式都會形成壹個獨立的負空間,比如太師椅、羅漢床、百寶閣等。,可以通過自身的結構建立壹個方形空間和壹個大空間,讓人感覺空間是分割的。屏幕就是通過遮擋視線來更直觀有效的劃分空間。
而現代的平民家居環境,壹般都是以美制或歐制公寓的形式進行改造。室內空間由厚度約300mm的不透明墻體分割,每個獨立空間的最小面積可達10平方米左右。所以瑣碎的空間不需要整體用家具來劃分,羅漢床、太師椅之類的次要空間劃分也沒必要,還要看情況和個人喜好。
由此可見,將元素融入設計的思路有待商榷,這是壹個類似於逆向計算的過程,因為元素是結果,設計是誘因。壹個能在中國當代社會文化環境中正確恰當運作的設計,壹定是具有中國元素的設計,不需要強加、符號化、刻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