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山村
磨山村位於孝昌縣王店鎮東部,大別山南麓,北與大悟縣、廣水市接壤,京九鐵路、國道107經過。
蕭縣王店鎮磨山村歷史博物館和十壹廣場。匡文傑
磨房原名湛山,因磨房而得名。它有幾千年的石雕歷史。村民們學會了精美的石雕,擅長錘打和雕刻。他們制作了各種各樣的石器,聞名全國。祖先壹直以石藝為主,流傳至今。
他們以尋找泉水為生,用石頭建造房屋,培育傳家寶,用石頭建造村莊。青山郁郁蔥蔥,石頭耐久性好。自古以來就是泥瓦匠理想的居住之地。
走進磨山,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石徑、石屋,還有石磨、石槽、石臼等古代器具。隨時揭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飲,耕田而食”的農業社會景象。
好風景帶來好生活。古樸典雅的莫山村,散發著悠久的古韻,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了家鄉,開起了農家樂,養起了羊、蝦、雞。該村計劃利用采石形成的坑洞發展民宿。同時,發展體驗旅遊,讓遊客體驗磨豆腐、磨大米。
小河村
孝昌縣北部的小河鎮歡喜街始建於宋代,歷史悠久。現存壹條明清古街,長1600米,寬5米。街道兩側有明清建築300余座,多為兩層磚木閣樓,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與建築是“同山同嶺”,彼此相連。壹家受損,牽壹發而動全身。由於相互牽制,古街的原貌得以保留,成為湖北省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2013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明清時期的小河古街,俗稱小河西,現在叫濯西街。古街是因為壹條小溪從街中間的石橋上向北流過,往裏面灌水而得名。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笑,看著晚上掛著成千上萬的燈。”這是明清時期鄂東北最大的集市小河鎮的盛況,被稱為“小漢口”。60年後,古街依舊花開,頌歌依舊流傳,但當年商貿的盛況已被追憶。
這裏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築。街北有東嶽廟、藏經樓、天官府、張家大院。中段有公孫橋(夜晚俯瞰石橋)和四關殿。南端有百年老字號,如胡天成、萬世壹等。
金嶺村
金陵村位於開國將軍徐海東的故鄉大悟縣新城東北,距京廣鐵路孝感北站14公裏。
金嶺村位於大悟縣東北部。依山傍水,擁有較為完整的明代建築群——小張灣古民居,充滿鄂北傳統民俗風情。通訊員朱春香攝
金陵村四面環山,中間是梯田。地面看起來像壹個盆地。壹條小河貫穿村莊,河水調節著村莊的氣候形成“氣”;四面環山,可以避風,讓“氣”停留。
村莊池塘和自然山體使得傳統民居形成了在樹蔭下擁抱陽光,依山傍水的格局。如今,金陵村已成為鄂北、張灣和高德傳統民居群的集合。
淩濤村
大悟縣白果樹灣距大悟縣城31 km。這個村莊是以壹種白色的大果樹銀杏樹命名的。
村子東西走向,門面完整。南面可以看到高聳的大屋山和小屋山,像兩只獅子,在等著村子。北面是泉水嶺,形似臥龍,俯瞰蒼穹。東面是奇形怪狀的森林和懸崖,形成壹道天然屏障;西邊有個峽谷,很危險。壹個人守著,壹萬個人也無法強行通過。村子周圍,環境很安靜。
1939年3月,李先念率領鄂豫皖抗日軍隊成縱隊,來到白果樹灣,在這裏創建了以大武山為中心的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據地。
四軍五師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