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山寺》:魯迅最早以女性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是《明天》,妯娌山寺是魯迅在小說中塑造的第壹個女性悲劇形象。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優秀品質,勤勞善良;也有舊社會農村婦女的弱點。她聽天由命,從不考慮如何改變。
她是中國舊社會農村中的壹個“苦難而愚昧的婦女形象”。
“好心”鄰居王九媽:王九媽也是女的,看似同情,最後被證明不是出於真情。王九媽是壹個像守護者壹樣的人物。
善四嫂哆嗦了壹下,像菩薩壹樣問她:妳消息真靈通。給妳的孩子看看。她兩個半放屁半敷衍的“嗯”說明她也是個冷漠的人物。後來不讓阿武擡棺材,他掰著指頭算收斂程序。
以紅鼻子老龔、藍皮膚阿武為代表的閑人:寶兒彌留之際,還唱著小調,吃喝玩樂。在珊斯大嫂的兒子服喪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真的想幫珊斯大嫂,而是礙於面子,為了博取好名聲,表示自己所謂的同情。這是壹個典型的中國人的想法,湊熱鬧,占便宜。
他們肆無忌憚地洗劫了山寺嫂子在貧弱最傷心的時候僅有的值錢的東西“兩個板凳,五件衣服”和“壹對銀耳環,壹個包金的銀簪”,不顧壹個貧弱之人的生死。
擴展數據
《明天》是魯迅先生創作的小說,收錄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中。小說《明天》講的是發生在魯鎮“三夜兩天”某個時期的故事,還是有點古風的。故事圍繞著主人公寡婦,大嫂珊斯,失去兒子寶兒的事件展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 10年10月19),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周樹人,後改蔡羽。
“魯迅”是他在1918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大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作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