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安徽潁上:傳統文化進校園,在無聲處見教育。

安徽潁上:傳統文化進校園,在無聲處見教育。

“高山遮住了白色的太陽,海洋抽幹了金色的河流,但妳只要走上壹段樓梯,就能開闊妳三百英裏的視野……”安徽阜陽廟橋小學校園裏,學生錄制的經典詩詞朗誦代替了課間鐘聲。當學生們在校園廣播中聽到他們的聲音時,閱讀的熱情被激發了起來。

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只能通過國學課和背誦國學經典來實現?安徽阜陽潁州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文化滲透在寂靜的地方。潁州區通過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各學科國學經典和傳統文化教育。很多學校都在跨學科的資源整合和課程設置上下了功夫。

在福坊小學的第壹堂課上,蔣紅梅老師讓孩子們把萬裏路的假期旅行變成“著名景點+相關詩詞句子”的朗讀比賽。在北城小學藝術節上,出現了《孔融李讓》《黃翔文Xi》等壹大批國學小教材,學生們自己擔任導演、編劇、主演。每年春天開學,文峰小學的老師韓亞敏都會和孩子們聊壹聊理發的事。她從“二月二”說起“理發除舊”的習俗,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古人的風俗習慣和頭發。

潁州區作為著名的剪紙之鄉,有壹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與此同時,許多學校的老師也成為了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者。除了正常的剪紙活動,潁州區還組織部分教師編寫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教材《剪紙》(分為小學版和初中版)。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教學要求逐步提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學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使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得以納入。

“將傳統文化及其內在精神內化為學生行動、習慣或技能的壹部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除了使學生增長文化知識和文學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鍛造民族文化品格。"潁州區教育局局長白芒說,"我們傳統的文化教育是通過三個層次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有高度素養、有文明、有愛心、有榮辱觀、有誠信、有創新的* * * * *青少年。"

  • 上一篇:結婚必看的十大婚禮禮儀禁忌。
  • 下一篇:家具屏風隔斷有什麽好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