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宋代儒生的思想特征

宋代儒生的思想特征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產生,儒學上升到了正統的地位,宋代重視教育的政治氛圍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使儒學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階段。士人作為社會精英,幾乎從小就接受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為儒生的精神內核。他們的道德信仰根植於傳統儒家倫理的土壤,孝道觀念也是如此。

但每個時代的政治生活都有其特殊性和多變性,宋代士人的孝道觀也與政治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總體上繼承了先秦儒家的孝道觀,但在內涵和形式上有所發展和變化,使孝道觀的實踐更具說服力和實效性。根據宋代士人的家訓、筆記和傳記文獻,並參照其他相關史料,與前代相比,可以看出宋代士人的孝道觀主要有以下鮮明特點:

(1)孝與禮的深度結合

孝是壹種孝道觀念,而禮是壹種具體的儀式和行為準則。孝與禮的結合,將孝的觀念轉化為人們相處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由於孝觀念的特殊性,這裏的“禮”的對象多指父母長輩。宋代士人將自己的孝道觀念在整個家庭中付諸實踐,進而形成規範。正是因為宋代家訓的興盛,才使得孝道與日常生活進壹步結合。

正如司馬光在《家庭模式》開篇所指出的:“治家之人,必以禮為先”,這個“禮”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孝、德”的行為準則。

孝道與家庭日常生活的深度結合是宋代士人家庭生活的常態。除了司馬光的幾篇家訓外,最典型的是朱的《家禮》。朱五卷本《家禮》將他的孝道思想和道德規範滲透到日常家庭的各種禮儀中。從某種層面上說,孝是通過具體的禮儀規範落實在細節中的,這也是宋代士人將孝與禮儀深度結合的典型。

(2)孝的剛性與合理性並存。

宋代士大夫和理學家對“孝”的內涵進行了壹系列的爭論。特別是朱把孝上升到了正義的高度,張芝的“父子之綱”是“君臣之綱”,為以孝治天下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沃土,傳統的孝論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宋代社會十分重視孝文化,孝風盛行,孝子層出不窮。對孝道行為的態度是刻板而理性的。

壹方面,“愚孝”行為普遍且備受推崇,甚至出現了極端的孝道。很多學者認同官方立場,對這種“愚孝”行為大為贊賞。蘇軾曾直言“以孝取人,勇者斬其股,畏者葬其墓。”

對父母的孝道發展到了“父欲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殘酷的普遍倫理,導致了民間越來越大的愚昧和不孝道的趨勢。僅《宋史·孝義傳》就記載了十幾起削骨治病的案例。

另壹方面,宋代士人中也有相當開明和理性的孝道觀。古人視死如生,儒家以更孝重生。

  • 上一篇:2017元宵節講究風水,如何改善運勢?
  • 下一篇:新型拖把的優點和功能——介紹新型拖把的五大優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