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黨村是壽寧縣唯壹壹個在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落。村子依山而建,村子呈梯形,房屋層疊,秩序交錯。青山綠水纏綿,山水之間,廊橋橫跨其間,形成“廊橋流水人家”的美景。
欒峰橋是下黨的名片,也是古代下黨村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欒峰橋建於明代,清嘉慶五年重修(1800)。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拱跨度木拱廊橋,“從形式到內涵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和實用價值”。
下黨溪像壹串美麗的項鏈,將散落在大橋周圍的下黨古村落與文昌閣、王祠堂、龍坑溪石拱橋、浮山觀音寺、宮等歷史文化建築連接起來。壹個接壹個,把他們安置在深谷、蔥郁的森林和碧綠的溪流中,風光無限。
文昌閣是下黨村的壹座文教建築。過去,王的孩子們住在這裏。亭子有三層樓高,坐北朝南。建於清朝光年間,金字塔形屋頂八角重檐,鬥式木梁。
在村子的另壹邊,壹個垂直的水池裏有壹塊貼山的巖石,有20多米高。白色紋理上下均勻扭轉三次。巖體中空,看起來像米甑。村民稱之為米甑巖。
每當山洪爆發,洪流沖擊巖石,水霧從石腹迸出,就像蒸飯時冒出的蒸汽。傳說此石有靈氣,預示人丁興旺。歷史上也有過黨下“百人同住”的家庭。
清道光初年,下黨村汪國真是國學,兄弟六人,子女11。玄孫到玄孫五代都是***100口建的。阜寧府知府鄭家麟聽說此事,清道光6歲(1826)。
鄭知府見五世同堂,百人同住,王夫人賢惠,這是真的。於是他“報各憲大人之詳,咨部送題單,秦賜匾建坊,名載省誌,傳頌千年。”
牌匾上寫著“百人同堂”、“五世同堂”、“中國留學生汪國真及其十壹個兒子生於道光定海(1827)年壹月”。目前,王家祠堂內有“百人同住”、“五世同堂”、“三槐堂”等四塊牌匾。
走進古村,村裏的古屋襯著烏瓦黃墻,錯落有致的布局,蜿蜒曲折的石徑,依山傍水,讓村子顯得古樸厚重。“當奢侈耗盡時,妳就能看到真相。”入黨是壹個讓人感覺安靜清澈的地方。穿行其中,猶如穿越歷史時空,遠離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