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內容:
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包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飲食習慣和行為習慣)、學會保護眼睛、學會保護牙齒、平衡飲食與食譜、營養早餐必修課、吃好午餐、精致晚餐、偏食與厭食、水與健康、奶及乳制品、豆及豆制品等。
3.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標準、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與人相處的技巧、傳統美德、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4.生長發育與青少年保健:?包括我從哪裏來,小學生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特點,小學生的系統發展。
5.安全應急與避險?包括交通安全、中毒處理、如何對待動物、使用文具、玩具安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安全問題以及正確呼救。
擴展數據: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和運用,並註重各種方式方法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營造學習和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素質教育的同時,強調品格培養的教育;高中註重體驗和調適,提倡課內課外、教育與引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合作。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分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壹般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應註意防止學科化傾向。
3.個別咨詢和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咨詢室)進行個別輔導,就是師生通過壹對壹的溝通,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直接指導。
解決心理問題,診斷和糾正相關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有效途徑。對於少數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可以及時識別並轉診到醫學心理診療部門。
4.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創造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和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註重教師的人格魅力和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到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中。
5.積極開辟學校和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引導家長轉變教育孩子的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註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用家長的理想、追求、性格和行為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