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呼喚屈原文化。當今中國社會正處於體制轉軌、社會急劇轉型的時期,這與屈原所處的時代很相似。變化之快,超出了屈原的時代。經濟成分、利益主體和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客觀上形成了人們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再加上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帶來的外來文化的滲透,都對道德建設和社會風氣提出了挑戰。傳統文化受到沖擊,意識形態領域呈現“百家爭鳴”,新的理論和觀點層出不窮。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美醜、善惡、榮辱是多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打破了人們的壹些舊觀念。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商業化浪潮對優秀傳統社會道德的沖擊是壹個緊迫而嚴峻的問題。和諧社會需要壹種內在的秩序,壹個缺乏精神、進退無據、無依無靠的社會不可能成為和諧社會。從無序到有序,社會需要主旋律和基本的道德規範。重構主旋律和基本道德規範,既要借鑒外來文化,又要繼承和揚棄古代文化。屈原的文化精華多於糟粕,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屈原文化所擁有的,所贊美的很多東西,恰恰是我們今天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