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說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則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號稱“天下第壹”,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是面食之鄉。”這是參觀山西面食的日本友人星食珠會會長蔔厚昌先生的稱贊。
自古以來,山西面食就以品種多樣、健康健身著稱。山西面食歷史悠久,歷史悠久,有據可查的2000多年歷史。刀削面因全部用刀削而得名。用刀切開的葉子中間厚,邊緣薄。鋒利的邊緣,形狀像柳葉;入口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面食愛好者的喜愛。
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書籍,只要提到與山西有關的故事,鏡頭裏總會出現技術嫻熟的師傅,將面團放在頭上,壹手拿著面刀,在頭頂“嗖嗖”作響。“飛刀小面”在山西已經成為壹種表演藝術,這樣的場景曾經出現在2010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上。
太原金泉會館飛刀小面有三大絕活:快,每分鐘切出200多塊,令人眼花繚亂;準確,放壹個玉盤1.5米遠,把面和根切進去;奇怪的是,表演者的頭面團手舞蹈和切割,但也有他們的腳在獨輪車上表演,驚險和壯觀。在這場舉世矚目、歷時184天的盛事中,山西面食大廚向海內外遊客展示了中國面食的獨特魅力。所以人們說“吃道小面是賞心悅目,看道小面是賞心悅目”。
刀削面對和面有嚴格的技術要求,水粉比例準確。壹般壹公斤面粉加三兩水混合,然後揉成面團,再蓋上濕布,揉半個小時,直到揉勻,變軟,磨光。如果不會揉面,切的時候很容易粘刀斷條。
刀削面的妙妙是個劍客。刀,壹般不用刀,要從特殊的弧度磨出來。操作時左手拿揉好的面團,右手拿刀。妳的手腕要靈動,妳的輸出要平,妳的力量要均勻。當妳面對湯鍋的時候,妳會壹刀壹刀的刮,刮,刮,抓。切好的面條是葉兒,壹葉接壹葉,就像流星追月,在空中劃出壹道弧形白線,面條落入湯鍋,湯汁翻滾,像銀魚濺起水花,真的很漂亮。壹個聰明的廚師每分鐘可以切大約200刀,每片葉子的長度正好是六英寸。
刀削面的調料(俗稱“澆頭”或“拌料”)也是五花八門,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農場、金針菇、雞蛋鹵制,有時令新鮮蔬菜,如黃瓜絲、香蔥、綠豆芽、水煮黃豆、蔥蒜末、辣椒面等。,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