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沈默的唐》是在什麽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沈默的唐》是在什麽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頓河兩岸生長著壹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哥薩克人。這可以追溯到15世紀。大批不堪忍受農奴制壓迫的農奴、仆人、流浪者和市民從俄羅斯本土逃到頓河和庫班河的偏遠草原成為“自由民”,並逐漸建立起自治的哥薩克組織。哥薩克熱愛自由,勇敢善戰,性格粗獷堅韌。後來沙皇采取綏靖與鎮壓相結合的政策,授予壹定的“特權”和“榮譽”,並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使其效忠沙皇。哥薩克壹邊務農壹邊習武,過著接近中世紀宗法制度的傳統生活方式。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遠離俄國的民主運動,又被沙皇欺騙收買,哥薩克逐漸變得無知、粗魯、心胸狹隘,充當了沙皇鎮壓革命的劊子手和國際憲兵;頓河也從自由根據地變成了反動堡壘。

隨著壹聲炮響,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面對這個新生事物,國內外的地主資產階級都極其敵視它。他們從四面八方回來,企圖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消滅在萌芽狀態。

就這樣,在建國之初,蘇維埃政權四面楚歌。它控制的地區主要在莫斯科周圍。面積只有國土的1/4。蘇聯失去了糧食和煤炭的主要產地。由於缺乏原材料,鐵路癱瘓,40%的工廠停工。勞動人民過著艱苦的生活,長期挨餓。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得到壹到兩個面包。與此同時,隱藏的敵人繼續在蘇區制造顛覆事件。1918 7月,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等城市發生起義。8月30日,當列寧離開發表演講的邁克爾遜工廠時,社會革命黨的女兒、黨員卡普蘭趁機槍殺了列寧。這位無產階級領袖被兩顆有毒的子彈擊中,受了重傷。

1919年春,盟軍改變反蘇策略,將白軍推到前線,組織他們統壹進攻莫斯科。

蘇俄的形勢非常危急。可謂兇險。

十月革命爆發後,各種被推翻的反動勢力紛紛逃往頓河流域,企圖把頓河變成他們顛覆年輕的蘇維埃政權的反革命根據地。“靜靜的頓河”開始“翻滾”,哥薩克面臨著革命與反叛、真理與偏見、紅軍與白軍的根本選擇。

  • 上一篇:湘西有什麽特產?
  • 下一篇:木工龍骨吊頂的施工方法木工龍骨吊頂安裝有哪些註意事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