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的納巴特人傳統上將死去的親人埋葬在城市周圍的砂巖懸崖上,那裏有數千座墳墓。有些是簡單的石墓,有些則非常豪華。因為這裏的巖石比較軟,容易雕刻,所以為壹個簡單的墳墓搭建壹個簡單的建築框架並不需要太多的努力。佩特拉的墳墓沒有具體的名字,而是由傳統決定的,它們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埋葬的死者。納巴特人在建造皇陵的過程中,利用他們祖傳的磚石工藝,模仿、強化和改造了亞歷山大等大都市最新穎、最宏偉的建築理念。首先,他們平整適當的懸崖表面,然後在立面上從上到下挖。古人為了保證量器的形狀,可能使用了自由懸掛的鉛垂線和窄水線,完成後再把線和水線去掉。有些墓旁有很多坑,可能是用來支撐腳手架,供石匠上下攀爬的。石墓後面的房間都比較小,有的只有壹個外間,偶爾有雕花石凳。佩特拉墓的立面雖然沒有得到維護,經歷了許多世紀的地震、侵蝕和盜墓賊的偶爾侵擾,但幾乎完好無損,景色依然壯觀,讓後人真正了解到1世紀達到頂峰的古建築。外墻上精美的石雕可能是當地石匠的傑作。在壹座納巴特人的墳墓裏——馬丹·沙裏,刻在上面的文字告訴人們,石匠通常工作25年。像采石這樣的粗活可以由奴隸來做。當時,這些墓葬都是用石灰石和沙子制成的石膏粉刷,然後塗上鮮艷艷麗的顏色。如今風沙剝離了石膏,裸露的巖石在陽光的照射下變色,讓陵墓充滿了生機,這是當年的建設者們始料未及的。參觀陵墓的學者泰勒寫道:“五彩繽紛的顏色有黑加侖的黑色、黑加侖冰淇淋的棕色、生魚的紅色、桑葚的深紫色、酪乳的白色,還有粉色、杏色、橙色和醬油色。”在佩特拉建造的最後幾座大墳墓中,有壹座是為羅馬總督建造的,名為“烏恩之墓”,但在公元446年,這座墳墓被改成了教堂。隨著沙漠中的香料貿易路線慢慢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紅海的海路,沙漠中的城市生活分崩離析。最終,墳墓開始腐朽,雕像剝落,埋葬達官貴人的石室逐漸成為牧羊人的庇護所。
上一篇:對體育課的建議下一篇:大樓的五個成員是什麽意思?